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洋为中用是谁提出的-洋为中用是什么生肖
2024-11-03 22:37:50 83人已围观
简介1."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什么意思2.材料一: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3.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什么意思古为今用 [发 音] gǔ wéi jīn yòng [释 义] 弘扬古代的精
1."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什么意思
2.材料一: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
3.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什么意思
古为今用
[发 音] gǔ wéi jīn yòng
[释 义] 弘扬古代的精粹,这个时代的精辟,为今天所用.
[出 处] 《书信选集·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示 例] 研究古典文学要坚持~的原则。
[用 法] 作定语;指继承文化遗产
解释吸收古代的优点,扬弃缺点,以使现代更进步。
洋为中用
解释: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出处:《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示例:~和古为今用要有机地结合。
材料一: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
(1)①“洋为中用”: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 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分) ②要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4分) (2)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③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
略 |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是冯桂芬。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最先提出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洋务派思想家冯桂芬,他于1861年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他以“本”“辅”的主从关系来处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他的主张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被资产阶级维新派奉为先导。
从“制洋器”起步,提出“采西学”将学习内容从西方的坚船利炮加以拓展。主张在传统文化的“法后王”后加上“鉴诸国”,不仅要从历史眼光,更要从世界意识的维度开展变法。特别是其六不如夷说,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扩展资料
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初由冯桂芬提出 ,后由张之洞系统阐述。在张之洞思想观点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早在1883年的山西巡抚任上就提出了“以商务为体,以兵战为用”,为了自救、自强,必须变法。
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法律,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他与刘坤一合上《采用西法十一条折》的具体措施,早在清末修律正式开始之前,张之洞就主张“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他认为这样做是“有其益而无其害”。
1898年张之洞在其代表作《劝学篇》中确立了学习西方的基本原则,即“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张之洞所言的“西政”不仅有史志、官制、学制、法律等,还包括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等“实用”科目。
百度百科-冯桂芬
百度百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