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和造句

2024-11-03 22:52:15 17人已围观

简介1.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2.大言不惭什么意思3.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是什么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大言不惭的意思是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拼音:dà yán bù cán。注音:ㄉㄚˋ一ㄢˊㄅㄨˋㄘㄢˊ。解释: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

1.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

2.大言不惭什么意思

3.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

大言不惭的意思是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

拼音:dà yán bù cán。

注音:ㄉㄚˋ一ㄢˊㄅㄨˋㄘㄢˊ。

解释:满口自吹自夸的话;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

例子: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梁斌《红旗谱》四二)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感情:大言不惭是贬义词。

造句:当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他就应当与大言不惭和骄揉造作之间保持等距离,既不夸夸其谈,也不扭捏取宠。

近义词:出言不逊

拼音:chū yán bù xùn。

注音:ㄔㄨ一ㄢˊㄅㄨˋㄒㄨㄣˋ。

解释: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例子:他出言不逊,当然不会受欢迎。

正音:“不”,不能读作“bú”;“逊”,不能读作“sūn”。

辨形:“逊”,不能写作“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说话傲慢无礼出口伤。

大言不惭什么意思

大言不惭

拼音dà yán bù cán

成语解释

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惭:惭愧,害臊。

典故

《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造句

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惭,夸夸其谈,把牛皮吹出去了却收不到口口,不能兑现,往往被人看白了。

大言不惭的意思解释是什么

大言不惭指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

大言不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朱熹《论语集注·宪问第十四》。

大言不惭(惭:惭愧)指说大话而不觉得难为情。连动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

出处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宋·朱熹《论语集注·宪问第十四》:“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大言不惭”。

成语典故

孔夫子的治学态度是十分严谨的,他最反对言行不一的行为。有一次,他对学生说:“那班口出大言的人,似乎一点不觉得惭愧,若是要他们干出点事来,就有困难了。”还有一次孔子又说:“话说得多,做的很少,这是一个正人君子认为可耻的。”

宋朝的朱熹对孔子的有关言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朱熹在注解孔子的这句话时说:“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什么客观实际的志向,所以也就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的话是否能够实现。如果要他去践行自己大言不惭的诺言,怎么可能不困难呢!

成语寓意

说话不感到惭愧的人有两种,一种人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说出的话有根据,能够依自己的能力给人承诺,说出来就能做得到,言行一致,因而不觉得心虚,也就不会惭愧;另一种人,其言语可以称为大话,也就是浮夸而不切实际的话,这类人善于吹牛皮,但牛皮吹出去了往往不能兑现。对于第二种人,人们要时刻警惕。

不管君子还是小人,说话都要慎加注意,不要随便开口,更不要胡言乱语。只有慎慎地注意了自己的言行,只有认真考虑后再开口说话,才不至于因舌头的乱动而让自己陷入被动,甚至陷入困境。这样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从不稀奇。

孔子的这一告诫,也提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要相信那些喜欢信口开河,甚至大言不惭的人。如果相信了这些人的许诺,并且天真地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计划之中,将不可避免地使自己深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