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危言危行的词语解释-成语危言危行形容

2024-11-03 22:53:58 17人已围观

简介1.危言危行褒义还是贬义2.危言危行的成语解释3.危言危行的意思及成语解释4.危言危行的危什么意思危言危行褒义还是贬义危言危行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它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分析如下:一、褒义含义1、强调言行一致:危言危行可以理解为言行一致的表现,即一个人在言行上保持一致,不轻易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也

1.危言危行褒义还是贬义

2.危言危行的成语解释

3.危言危行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4.危言危行的危什么意思

危言危行褒义还是贬义

危言危行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它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分析如下:

一、褒义含义

1、强调言行一致:危言危行可以理解为言行一致的表现,即一个人在言行上保持一致,不轻易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也不轻易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表现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诚信和责任感,是一种积极的品质。

2、强调道德观念:危言危行也可以被看作是道德观念的表现,它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负有责任,不会做出伤害他人的言论或行为。这种表现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和对他人感受的尊重,是一种积极的品质。

3、强调谨慎和成熟:危言危行还可以被看作是谨慎和成熟的表现,它表明一个人在言行上不会轻易冒险或做出轻率的决定,而是会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决定。这种表现可以展现出一个人的谨慎和成熟,是一种积极的品质。

二、贬义含义

1、强调过分拘谨:危言危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理解为过分拘谨的表现,即一个人在言行上过于谨慎、保守和刻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情感,也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这种表现可能会给人留下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印象,是一种消极的品质。

2、强调过于严肃:危言危行还可以被看作是过于严肃的表现,它表明一个人在言行上过于注重细节和规则,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这种表现可能会给人留下缺乏情趣和欢乐的印象,是一种消极的品质。

使用成语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成语的用法和搭配:成语往往有其特定的用法和搭配,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正确的用法和搭配。例如,“东山再起”是形容一个人失败后再度崛起,通常是指一个人重新回到某个领域的领导地位,而不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的重新成立。

2、避免使用成语时的过度化:虽然使用成语可以增加语言表达的美感,但过度使用成语会让人感到繁琐、不自然。因此,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适量、适度,不要过多地堆砌成语。

危言危行的成语解释

危言危行意思是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解释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例句

1,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杜畿传》:“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2,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3,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语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

刚正不阿、危言正色

刚正不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āng zhèng bù ē,指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危言危行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危言危行的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危言危行,汉语成语,拼音是wēi yán wēi xíng,意思是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成语用法是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造句:

1、危言危行直无愧。人之相与怨憎且容。

2、我一直循规蹈矩,危言危行地按照父母的意思,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3、持着忐忑的心情‘危言危行’,对韩流小美女一番了解并说明了自己的教学计划。

4、子不是曰“邦有道,危言危行”吗?他是主张言论开放,主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的。

5、“邦有道,危言危行”——国家有道时,政治清明,言行正直。

6、这个人做事都是危言危行的,从来不偏心任何人。

7、第一个就说到岳飞,他所处的正是一个的时代,他要北伐,完全对,所以岳飞的人品行为是危言危行,正言正行,结果蒙冤了。

8、中国人眼中,容得下小聪明,却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谀奉承,却容不下危言危行。

9、但我有点厌恶这《纵火犯》,毕竟它写的就是眼下一两年的预言,不具备任何予警醒人类的价值,只能让911后原本已提心吊胆过日子的人们更加危言危行,小心谨慎。

10、五百年后是孔子,穷得叮当响,照样身板挺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危言危行的危什么意思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出自: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3、危言危行是褒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可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4、危言危行的详细解释:成语名称:危言危行(wēi yán wēi xíng)成语释义: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5、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6、成语用法:联合式成语;可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7、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感彩:褒义成语危言危行的例句:

(1)、危言危行直无愧。人之相与怨憎且容。

(2)、我一直循规蹈矩,危言危行地按照父母的意思,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8、危言的解释

(1).直言。《逸周书·武顺》:“危言不干德曰正。”《汉书·贾捐之传》:“臣幸得遭明盛之朝,蒙危言之策,无忌讳之患。” 颜师古 注:“危言,直言也。言出而身危,故曰危言。”?茅盾?《子夜》九:“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 小杜 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参见“?危言正色?”。

(2).谓(行为)超过言语。《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6*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郑玄 注:“危,犹高也。言不高於行,行不高於言,言行相应也。”

(3).耸人听闻的言论。 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 绛 欲以危言中伤大臣,事既无根,徒摇众听。” 明 张居正?《上六部禀帖》:“且巧为诋说,捏造危言,遂为纂修所影藉。”

(4).犹慎言。谓不说自己的功劳才能。《史记·管晏列传》:“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张守节?正义:“谓己谦让,非云功能。”

9、危行的解释

(1).危险的行动。《易·震》:“《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孔颖达 疏:“‘危行也’者,怀惧往来,是致危之行。”

(2).小心地行动;慎行。《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史记·管晏列传》:“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3).正直的行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何晏?集解引 包咸 曰:“危,厉也。” 明 樊鹏 《中顺大夫陕西提学副使何大复先生行状》:“先是京官非有罪无九年不迁者,先生特以危行连蹇,湮滞中书,凡十馀年。”

(4).谓(言语)高于行为。《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6*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郑玄 注:“危,犹高也。”

(5).不安全的航行。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铭》:“析 池口 征,合于 铜陵 ,官不失算,舟无危行。”

被误读的成语危言危行:

被误读的成语:“危言危行”是危险言行吗?许多人都用错了!“危言耸听”是说大话吓人,“危言危行”是危险言行吗?危言耸听是说大话吓人,“危言危行”是危险言行吗?许多人都用错。字面上与“危言耸听”相近的,还个成语,叫“危言危行”。如果按照上述理解,“危言危行”就是危险的言行了,其实,这样理解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危”是个多义字。

其义一,为不安全:如危险、危殆、危难、危如累卵等。

其义二,为使人恐惧、忧惧: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悚(危悰,危惧)等。

其义三,为威胁、摧败:如“能危山东者,强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其义四,为败亡、灭亡:如“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其义五,为怀疑、疑虑:如“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其义六,为损害:如危害、危及。

其义七,为高的,陡的:如危石、危樯等。

其义八,为使人惊奇的:如危言耸听。

其义九,指人临:如病危、垂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