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寻行数墨代表什么意思-寻xin
2025-01-20 03:10:37 7人已围观
简介1.有个成语叫什么墨?2.造句单是什么3.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一部什么书4.含有数字的成语5.墨家的读音 墨家的读音是什么6.字斟句酌什么意思有个成语叫什么墨? 『壹』 带有“墨”字的成语有哪些 舞弄文墨[wǔnòngwénmò]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1.有个成语叫什么墨?
2.造句单是什么
3.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一部什么书
4.含有数字的成语
5.墨家的读音 墨家的读音是什么
6.字斟句酌什么意思
有个成语叫什么墨?
『壹』 带有“墨”字的成语有哪些
舞弄文墨[wǔnòngwénmò]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辞;耍笔杆子。
引绳切墨[yǐnshéngqiēmò]
木工拉墨线裁直。用以比喻刚直不阿。
游戏笔墨[yóuxìbǐmò]
指以游戏态度所写的诗文。
笔墨之林[bǐmòzhīlín]
斯文萃集的地方。
笔歌墨舞[bǐgēmòwǔ]
指文笔奇妙精采。
笔酣墨饱[bǐhānmòbǎo]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笔老墨秀[bǐlǎomòxiù]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笔墨横姿[bǐmòhéngzī]
指书画诗文美妙多姿。
粉白墨黑[fěnbáimòhēi]
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欧风墨雨[ōufēngmòyǔ]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贰』 什么墨什么什么成语
笔墨官司、
调墨弄笔、
醉墨淋漓、
贪墨败度、
浓墨重彩、
嚼墨喷纸、
粉墨登场、内
贪墨成风、
吮墨舐容毫、
笔墨之林、
绳墨之言、
浓墨涂抹、
简墨尊俎、
贪墨之风、
践墨随敌、
磨墨吮毫、
笔墨横姿、
磨墨濡毫、
数墨寻行、
笔墨畦径、
朱墨烂然、
断墨残楮、
惜墨如金、
枉墨矫绳、
『叁』 书什么墨什么成语
没有这样的成语
书xxx成语 :
书声琅琅、
书香世家、
书香门第、专
书画卯酉、
书生之见、
书同文,车同轨、属
书富五车、
书剑飘零、
书空咄咄、
书通二酉、
书功竹帛、
书缺简脱、
书缺有间、
书声朗朗、
书生气十足、
书囊无底、
书符咒水、
书香铜臭
『肆』 什么墨什么成语
墨守成规、
粉墨登场、
舞文弄墨、
浓墨重彩、
惜墨如金、
文人墨专客、
胸无点属墨、
翰林子墨、
笔酣墨饱、
骚人墨客、
笔歌墨舞、
墨子泣丝、
墨突不黔、
寻行数墨、
大处落墨、
金壶墨汁、
孔席墨突、
笔诛墨伐、
简墨尊俎、
笔墨横姿、
笔老墨秀、
浮笔浪墨、
嚼墨喷纸、
笔墨官司、
形诸笔墨、
笔墨之林、
断墨残楮、
文人墨士、
规矩绳墨、
绳墨之言
『伍』 墨的成语有那些
1."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出处:战国时墨翟(即墨子)善于守城,世人谓之“墨守”。后以“墨守成规”指固执旧法,一成不变。 清王韬 《瓮牖馀谈·犹太古历说》:“而至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2."舞文弄墨":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出自《隋书·王充传》。
3."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
出自于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8章:“九八年,历史肯定会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
4."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出自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清勤堂随笔》。
5."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而那些封建旧文化培养出来的文人墨客、风流雅士,置国事于不问,整天吃花酒,作艳诗。”
:
成语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陆』 有个成语叫什么墨什么场
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柒』 含有墨的成语有哪些
笔饱墨酣 笔力饱满,用墨充足。形容诗文酣畅浑厚。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笔诛墨伐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大处落墨 落墨:落笔。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大处着墨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断墨残楮 指残缺不全的典籍。
粉墨登场 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金壶墨汁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
嚼墨喷纸 本是传说,后形容人能写文章。
孔席墨突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
墨迹未干 写字的墨迹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墨汁未干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墨子泣丝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捌』 含墨的成语有哪些
墨守成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两眼墨黑、
引绳切墨、
笔墨官司、
调墨弄笔、
画疆墨守、
不通文墨、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翰林子墨、
醉墨淋漓、
贪墨败度、
孔席墨突、
黑天墨地、
形诸笔墨、
舞文弄墨、
『玖』 求带墨字的成语或诗句,有一个墨字就行…
1、墨守成规 [ mò shǒu chéng guī ]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称善于防守者为墨守。成规,现成的规则、方法。形容守老规矩,保守固执,不求改进。
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2、笔诛墨伐 [ bǐ zhū mò fá ]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意思是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笔诛墨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3、不拘绳墨 [ bù jū shéng mò ] 形容人的行为或艺术风格洒脱、豪放,超逸不羁。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有侄儿郭仲翔,才兼文武,一生豪侠尚气,不拘绳墨。
4、孔席墨突 [ kǒng xí mò tū ]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5、浓墨重彩 [ nóng mò zhòng cǎi ] 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出处: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8章:“九八年,历史肯定会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
『拾』 墨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墨绖从戎
墨迹未干
墨客骚人
墨守成法
墨守成规
墨突不黔
墨鱼自蔽
墨债山积
墨丈寻常
墨汁未干
墨子泣丝
笔墨官司
笔墨横姿
笔墨之林
笔墨纸砚
才墨之薮
断墨残楮
粉墨登场
践墨随敌
嚼墨喷纸
磨墨濡毫
磨墨吮毫
浓墨重彩
绳墨之言
数墨寻行
吮墨舐毫
贪墨败度
贪墨成风
贪墨之风
调墨弄笔
枉墨矫绳
惜墨如金
惜墨若金
醉墨淋漓
笔饱墨酣
笔歌墨舞
笔酣墨饱
笔精墨妙
笔老墨秀
笔诛墨伐
词人墨客
粉白墨黑
画疆墨守
行数墨寻
黑天墨地
金壶墨汁
孔席墨突
两眼墨黑
欧风墨雨
骚人墨客
骚人墨士
骚翁墨客
输攻墨守
乌漆墨黑
文人墨客
文人墨士
纸田墨稼
不拘绳墨
不通文墨
粗通文墨
大处落墨
大处着墨
蹈矩践墨
短章醉墨
断纸余墨
断纸馀墨
浮笔浪墨
斧钺刀墨
规矩绳墨
规绳矩墨
含毫吮墨
怀铅吮墨
近朱近墨
浪费笔墨
舐毫吮墨
屠毒笔墨
脱靴磨墨
舞弄文墨
舞文弄墨
寻行数墨
循行数墨
胸无点墨
形之笔墨
形诸笔墨
胸中无墨
引绳切墨
引绳削墨
游戏笔墨
游戏翰墨
溢于楮墨之表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造句单是什么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夏_尊叶圣陶《文心雕龙》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乐华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造句单是什么内容,供您参考。
1、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2、尽孝不单是父母在世时的事,还要做到慎终追远。
3、不必说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古色古香青砖碧瓦的西安古城墙,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也不必说幽静美丽的兴庆宫,庄严肃穆的历史博物馆和烽火戏诸侯的骊山烽火台,赫赫有名的的兵谏亭、大雁塔、小雁塔。单是碑林,就让我感慨万分。
4、旅游最吸引人了,不必说美丽的风景,也不必说厚重的文化,单是美食,就足以让你流连忘返了。
5、不必说那盛开的百花,也不必说那绿意盎然的杨柳,单是那沁人心脾的气息,就足以让人心神俱醉。
6、上课玩游戏,不必说对不起父母,也不必对不起老师,单是说自己学习,都是非常对不起的。
7、不必说金黄的菊花,洁白的梨花,火红的玫瑰;也不必说飞向天际的大雁,在树上高歌的百灵,向水面掠去的翠鸟。单是那草地上杂乱。
8、不必说鲜艳的玫瑰,淡红的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迎着朝阳的葵花;也不必说婀娜多姿的柳条,四季翠绿的松树,显出浓荫的杨树。单是周围树上的鸟雀们就会给你带来悦耳动听的音乐。
9、读书要掌握要领,单是寻行数墨,长进是不会大的。
10、单是观看木偶表演已经是赏心乐事,木偶师操纵木偶的精妙技巧,更是令人看得如痴如醉。
11、武侠剧不必说布景的亮丽,情节的曲折,天马的行空,感人的至深;也不必说刺客从树枝上跌落,肥胖的王伏在屋脊上,轻捷的女神仙忽然从田间直窜上云端去了。单是周围几位国际大牌的演技就有无限的乐趣。
12、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13、不必说感谢的话,也不必送礼物,单是必须是真心!
14、不必说潺潺的溪流,绿茵茵的草坪,幽静的凉亭;也不必说画眉在竹林间歌唱,鸭子悠闲地在水中嬉戏,乌龟探起头晒太阳。单是那一棵腊梅,就有无限生机。
15、不必说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古色古香青砖碧瓦的西安古城墙,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也不必说幽静美丽的兴庆宫,庄严肃穆的历史博物馆和烽火戏诸侯的骊山烽火台,赫赫有名的的兵谏亭、大雁塔、小雁塔。单是碑林,就让我感慨万分,一笔写就的虎字,气势雄伟;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宝马浮雕,被八国联军的强盗摔碎后拼出来,无法还原的珍宝,更不必说西岳华山的险峻,华清池的风景这边独好。不过,最让我怀念的倒不是古城西安两千年历史文化,而是西安的小吃。
16、不必说学校里的的楼台,翠绿的竹林,流淌的小河,绿叶片片的树林,也不必说朗读的声音从小林里飘起,蓝球场上你争我夺的场面,教室里飘出的歌声,单是那学生们走出校园,在阳光下面,就有无限的生机和朝气。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5、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6、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是一部什么书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
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有关古书的重点、基于上面所说的一些心得和认识,王荣文和我,经过多次的交换意见和反复讨论,决定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成功后第四年的今天,推出一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注七〕。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构想,部分接近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利鹗(CharlesW.Eliot)的《哈佛丛书》(The Harvard Classics)。《哈佛丛书》长五英尺,又名,《五呎丛书》(Five Foot Shelf of Books),是用五英尺长度的精装书,把西方古典名著,收入精华。由于中国古书大多,在性质上也与西方互异,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在编选方面,自然独有它的特色。我们决定按照现代图书分类,精选出两百种古书〔注八〕。每种“加工”以后,也以五英尺的长度〔注九〕,精装起来〔注十〕,配上〔注十一〕,贡献给现代的读者。我们用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把中国古书做一次彻底的、划时代的处理,用现代的观点、现代的印刷术、现代的出版企划,把它们带到现代的中国人面前。
我们希望,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使现代的中国人,能够多少知道做为中国人应有的条件是什么、多少知道祖宗们的遗产是什么、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可以入宝山而不空手。多少知道这些遗产对我们并非高不可攀。
我们相信,这部《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问世,可以把现代人看古书的问题,得到满意的一次解决。有了这部大书,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做为一个“旧学邃密”“新知深沉”的中国人,我想逢今之世、处此之岛,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做这一件大事了;也没有人比王荣文更适合推动这一出版计划了。我们高兴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大书,相信细心而识货的中国人,会和我们一样高兴。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在台湾写
---------
〔注一〕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又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特色,我举一个例。我收进了顾炎武的《亭林先生遗书汇辑》,在这个全集性总名下,我选的是《日知录》,但我用的《日知录》版本,却是一九三二年张继搜集得到的“何义门批校精抄本”,其中有“胡服”等文字,这是一般《日知录》所没有的。所以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所用的版本,是注意版本又注意内容的。这类特色,是很不容易的。为了达到这些好效果,有的版本,我甚至商请所有者特别同意我使用,桂冠图书公司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几种书,就是赖阿胜特别同意的。我要谢谢他。
〔注二〕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就收有李敖珍藏的绝世稿本《秋审小看》,这是它第一次与世人见面。
〔注三〕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尽量表扬被压扁的异类思想,特别注重中国古书中的多样性、独创性与个性。因此,作者群中,入狱的、杀头的比例也颇大,这是一个必要的义举。-点燃旧日的火种,加添今后的光明,这本就是我多年的一个心愿。至于纯属个人的一些感情泛滥的集部书,我有意缩小它们的比例。
〔注四〕把难以分类的古书,纳入现代分类,是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的一大特色。为了使中国人对中国书有鸟瞰式的了解,所以在总类方面特别加强(我为加强中国人对图书分类的认识,特别以《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做为分类的总代表,当然在体积上,“长虫吞不了象”,是不能收入的);又因为中国人读书,缺乏方法上的讲究。所以在方法学方面,特别着力。
〔注五〕俞樾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能读古书的人,他在《古书疑义举例》里,却描写了古书是多么难读。他说:“夫自周秦两汉,至于今远矣,执今人寻行数墨之文法,而以读周秦两汉之书,譬如犹执山野之夫,而与言甘泉建章之巨丽也!夫自大小篆而隶书、而真书,自竹简而嫌素、而纸,其为变也屡矣。执今日传刻之书,而以为是古人之真本。譬如闻人言笋可食,归而煎其箦也!嗟夫,此古书疑义所以日滋也欤?”
〔注六〕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尽量以实用的解题、注释、翻译为原则,酌量收入。现代人每以注释为读古书的要件,其实注释不一定全对读者有益。像《论语》、《孟子》,读了朱熹的注释,反会堕入宋儒理学的魔障,这说明了注释不当,反倒有害。
〔注七〕书名《中国名著精华全集》,所谓名著,除了一般的意义外.也包括特定的意义;凡是推定可成为名著的,也酌量选人。这是因为古书中,有的的确被埋没了、被不合理的埋没了。清朝李慈铭说得好:
“网罗散逸,卤拾丛残,几于无隐之不搜、无微之不续,而其事遂为天壤间学术之所系,前哲之心力,其一二存者得以不坠。”为了使“一二存者得以不坠”,所以用的名著标准,比较有弹性。还有,在名著的去取上,我有大刀阔斧的气魄,去取之间,不受传统的名著的认定方式。例如我选深的书,所以浅的《三字经》等名著不选;我选原本的书,所以选本的《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名著不选;我选精审的书(如《呻吟语》),所以粗劣的《菜根谭》等名著不选。有的书,在去取上,也有割爱的,例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我终于嫌它缺乏独立见解,还是不选了。总之,这些去取之间的苦心与调济,只有全面的、非常的专家才能识货、才能惊叹。一般对中国古书似知非知的人,难免会有点议论,我是不重视的。至于古书真伪问题,我虽然选入胡应麟《少室山房全集》、姚际恒《庸言录》中辨伪的文献来提醒大家注意,但对一些可疑的书,能够取其内容而不取其时代,把它们看成“反正是古代中国人写的”,倒也四通自在。因此我选《晏子春秋》、选《列子》等等,都有反对因噎废食的意思。
〔注八〕古书入选标准,以一九一二年为下限(偶有例外,也是记事在一九一二年前的,像吴永的《庚子西狩丛谈》是);以一人一书为原则(所以只能说是割爱,不能说是遗漏。此外.也有两人“共家”的书出现。如程颢程颐的《二程全书》;也有以辑佚刊印者挂名的一堆书出现,如叶德辉的《双梅景暗丛书》。所以,这会《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作者不止二百人,书也不止二百种);作者不明确的,从俗标注(当然过分荒谬的,如黄帝作《内经》等,也只好以佚名处理);作者有时不明确,也是古书的一大特色。古人没有著作权观念,不但没有,还喜欢把自己的作品,射在别人头上,这种作者叫“箭垛式作者”。“箭垛式作者”有时以一个人代表一个学派(像管仲之于《管子》)、有时以一个人代表集体创作(像施耐庵之于《水浒传》),都不可拘泥就是;作者明确的;书名尽量采用作者后的总集名目(像收入章炳麟的《国故论衡》,但目录上却用《章氏丛书》等是);但是生前有总集性质的书名,虽然包罗不全,我也尽量把以后的出版品来个总归户,归到这个书名下(像康有为《万木草堂丛书》等是)。
〔注九〕因为要在五英尺长的书里收入两百种古书的槽华,所以有的能全书收入、有的只能收入部分,古书这么多,有的自难免有迫珠之憾。但是不论怎么收,都以“精华”为准。一个人的作品或一部书的内容,如果涉及的项目多元的时候,尽量就多元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做为分类依据,但是虽然分类从严,但是选入却从宽,因为古书的性质本来就很含混,若从严选人,必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注十〕古书的处理,由于现代印刷术的进步,在规格上,又不得不注意配合时代要求,线装薄面也好、绸函丝订也罢,早已都是落伍的玩艺。都不应该再予以考虑。在国际标准的图书馆中,甚至平袋书都在不受庋藏之列,我们怎么能再抱残守缺,开时代倒车?所以无须采用旧式装订的方法,自无疑义。
〔注十一〕在《中国历史演义全集》中,我配上,并且把每张加上活泼的说明,很受欢迎。这套《中国名著精华全集》也同样处理。中有的得来之不易,非细心而识货的中国人,就很难看出来。以配图中徐谓(文长)《青天歌卷》的首尾为例,《青天歌卷》在一九六六年江苏吴县东角直地方曹澄墓中出土。纸本,纵三一·六公分,长二○三六公分,共七十四行。卷首有“许宝善印”、“竖竖(下为石,不会打)子”收藏章。卷后盖有“天池山人”、“青藤道上”章。这种十多年前才从坟里挖出来的文献,都被我用到了,这种“绝活”,总该令人绝倒吧?
含有数字的成语
含有数字的成语如下:
1、七上八下
释义:也说七上八落。形容心神不定。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白话翻译:那个胡正卿心头就像15个吊桶打水,七个上八个下。
2、三心二意
释义:形容犹豫不决,意志不坚定或用心不专一。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白话翻译:奈何是匪徒,都是三心二意的人。
3、一心一意
释义:心思、意念专一。
出处:
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白话翻译:所以要一心一意的做事。
4、九牛一毛
释义: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白话翻译:即使让仆人伏法受诛,就好像九头牛失去一根牛毛,这个和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九一生
释义:形容经历许多次危险而幸存下来。
出处:
《隋唐演义》第十三回:“凡解进府去的人……十人解进,九一生。”
白话翻译:凡是被押进府中的人.....十个人进去,九个一个生。
墨家的读音 墨家的读音是什么
墨家的读音是:mò jiā。
墨家的拼音是:mò jiā。 结构是:墨(上下结构)家(上下结构)。 注音是:ㄇㄛ_ㄐ一ㄚ。
墨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墨家Mòjiā。(1)我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墨子为创始人。主张人与人平等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但是相信有鬼(明鬼),相信天的意志(天志)。
二、引证解释
⒈谓战国初年墨翟所创立的学派。后学有相里氏、相夫氏、邓陵氏等。见《韩非子·显学》。引《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於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三、国语词典
春秋末年墨翟所创立的学派,为九流十家之一。学说以兼爱和非攻为中心。政治方面,主张为政者要崇俭、尚贤。礼俗方面,主张信鬼、节用、薄葬,反对奢侈浪费。又以天意作为他思想体系的本源。墨家不同于其它学派的是,它有严格的组织和纪律。墨家发展到战国中、末叶时,逐渐衰微而分裂。词语翻译英语MohistSchooloftheWarringStatesPeriod(475-220BC)_,foundedbythephilosopher德语Mohismus(S,Math)_法语Mo_sme
四、网络解释
墨家(中国古代哲学派别)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杨墨本是硬币的两个面,故杨墨互补,然古往今来人们都以孟子“距杨墨”的一般思维方式评价杨墨,这是有失公允的。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一些新墨者的努力,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关于墨家的诗句
墨家伤刻薄墨家乱说非攻墨家兼爱无差等
关于墨家的成语
墨迹未干墨债山积粗通文墨墨守陈规寻行数墨粉白墨黑墨突不黔大处落墨家家户户浓墨重彩
关于墨家的词语
墨债山积金壶墨汁骚人墨士粗通文墨浓墨重彩墨突不黔大处落墨墨迹未干贪墨败度粉白墨黑
关于墨家的造句
1、这个行会里的成员虔诚地秉承墨家的思想传统,躬耕陇亩,身体力行。
2、燕丹巨子多礼了,儒家这次托墨家所救,这本该是我分内之事。
3、考察历史事实,我们发现稷下学宫里没有墨家学派,只是存在一些墨家思想,这些思想是在学术融合过程中相互吸收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墨家学派存在于稷下学宫。
4、虽然兰芷可以在你身边保护你,虽然你有逃跑的技能,但是墨家却不是贪生怕之辈!遇到事情怎能只想到逃跑!看来,我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思路了。
5、五步之内,百人不当,十年一剑,天下无双,墨家巨宝,神兵非攻!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墨家的详细信息
字斟句酌什么意思
字斟句酌的意思是: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
字斟句酌,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zhēn jù zhuó,意思是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出处:清代的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老爷 说话,只管是这等字斟句酌,再不想一个跑堂儿的,他可晓得甚么叫作名胜!”
字斟句酌
近义词:惜墨如金、精雕细刻、一字不苟、千锤百炼、一目十行、句斟字酌、寻行数墨、咬文嚼字、精益求精。反义词:离题万里、下笔千言、望文生义。
文字、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信息载体。说话,每个人都会,从小孩时期的呀呀学语到成年后的能说会道。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沟通方式,比如肢体语言、信息波、眼睛,但是这些沟通交流方式要求比较高,比如眼神,是要求双方之间有很大的默契才能读懂。
沟通
万物之间都有各自的语言进行相互沟通,传递信息,应该讲万物都是同心同体的,都能相互畅通无阻的沟通。比如天有天的语言,人类就是在积极主动的认识自己,认识自然的前提下,掌握了和天地沟通的方式方法。
人与人之间日常沟通方式还是用比较直观的语言、文字进行。每一个文字本身都代表着她特有的信息,文字通过组合之后更是包含了更多的信息。而就同一句话对于不同的人来理解都会不同,主要是受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觉定,如:性别、基因、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社会阅历和智慧等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