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造句 成语造句
披露腹心造句子-披露腹心
2025-07-14 15:04:29 8人已围观
简介1.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诚意的待人?2.《三国志·法正传》译文与赏析3._披的成语_披的成语是什么4.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的注释、译文5.马披的词语马披的词语是什么6.形容历史真实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诚意的待人? ① 表示对待人很真心是什么成语 坦诚相待来 [披心相付源]披心:披露
1.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诚意的待人?
2.《三国志·法正传》译文与赏析
3._披的成语_披的成语是什么
4.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的注释、译文
5.马披的词语马披的词语是什么
6.形容历史真实的成语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真心诚意的待人?
① 表示对待人很真心是什么成语
坦诚相待来
[披心相付源]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推心致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胆]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肠]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襟怀坦白]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② 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的成语是
肝胆相照来 [gān dǎn xiāng zhào]
生词本
基本释自义
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 处
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六·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例 句
英雄豪杰之间的交往贵在~,荣辱与共。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开心见诚 沥胆披肝 肝胆照人 开诚布公 披肝沥胆 开诚相见 忠心耿耿推心置腹 真心诚意 赤胆忠心 推诚相见
反义词
明争暗斗 假仁假义 诡计多端 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 钩心斗角
③ 表达真心的成语
赤心相待: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丹心赤忱:丹心:红心,忠心;赤忱:真心实意。形容一片忠心赤诚。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腹心相照:腹心:内心;照:映照,见。以真心相见。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甘败下风: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
肝胆相见: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肝胆相向: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肝胆照人: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故作姿态:故意作出某种样子。指装模作样,并非真心诚意。
隳胆抽肠:犹言披肝沥胆。表示真心诚意。
假情假意: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
假意虚情: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剪发待宾:待:招待。原指晋代大诗人陶侃的母亲将头发剪下来卖掉,以招待客人。比喻真心实意地招待客人。
酒后吐真言:酒喝多了以后容易讲真心话。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肠: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胆: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抠心挖胆:把心胆都挖出来。形容待人真心实意。
口服心服: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款款之愚:款款:诚实。见解虽不高明,却是真心诚意的。
悃愊无华:悃愊:至诚;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实意,毫不虚假。
悃质无华: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诚意,毫不虚假。
内疏外亲: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披沥肝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同“披肝沥胆”。
披沥肝膈: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同“披肝沥胆”。
披露腹心: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披心相付: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剖胆倾心: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人之将,其言也善:人到临,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饰情矫行:指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
摅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同“披肝沥胆”。
输心服意:犹言真心顺从。
推诚爱物:物:指他人。拿出真心去爱护他人。指以真诚的心意爱别人。
推诚布信:诚:真心;信:信义。拿出真心,广布信义。即以真心信义待人。
推诚待物:拿出真心对待别人。
推诚接物:拿出真心对待别人。
推诚相待:诚:相信。指以真心诚意与他人相处。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推诚相信: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推诚相与:诚:相信。指以真心诚意与他人相处。
推诚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心致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相见以诚:以真心诚意相待。
心服口服: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心腹之言: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
心悦诚服: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虚脾假意: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虚情假套: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虚情假意: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言不由衷: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燕昭市骏: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以诚相见:真心实意地相对待。
以渴服马: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真心真意:犹真心实意。
志志诚诚:真心实意。
④ 形容人待人的成语
彬彬有礼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 谦恭下士 敬贤礼士
不矜不伐 竭诚相待 敬贤礼士 克恭克顺 门不停宾
情礼兼到 屈高就下 屈己待人 屈尊敬贤 扫径以待
扫榻以迎 善气迎人 泰而不骄 婉婉有仪 温恭直谅
⑤ 表示对待人很真心是什么成语
坦诚相待
[披心相付]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推心置腹]把赤诚的内心交给人家。容比喻真心待人。
[推心致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胆]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肠]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襟怀坦白]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⑥ 比喻真心待人的成语
坦诚相待
[披心相付]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推心内置腹]把赤诚的容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推心致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胆]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肠]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⑦ 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的成语有哪些
一:肝胆相照[ gān dǎn xiāng zhào ]
基本解释
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详细解释
1.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2.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二:推诚相见[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
基本解释
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详细解释
1.解释: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三:开诚相见[ kāi chéng xiāng jiàn ]
基本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详细解释
1.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2.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四:推心置腹[ tuī xīn zhì fù ]
基本解释
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详细解释
1.解释: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2.出自:《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
五:开诚布公[ kāi chéng bù gōng ]
基本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详细解释
1.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2.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⑧ 形容“真心”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真心”的成语有:
1.赤心相待[chì xīn xiāng dài]: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2.丹心耿耿[dān xīn gěng gěng]: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3.腹心相照[fù xīn xiāng zhào]:腹心:内心;照:映照,见。以真心相见。比喻彼此很知心,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
4.甘败下风[gān bài xià fēng]: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对人自认不如,真心佩服。
5.肝胆相见[gān dǎn xiāng jiàn]: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6.剪发待宾[jiǎn fà dài bīn]:待:招待。原指晋代大诗人陶侃的母亲将头发剪下来卖掉,以招待客人。比喻真心实意地招待客人。
7.开诚相见[kāi chéng xiāng jiàn]: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8.抠心挖胆[kōu xīn wá dǎn]:把心胆都挖出来。形容待人真心实意。
9.口服心服[kǒu fú xīn fú]: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10.款款之愚[kuǎn kuǎn zhī yú]:款款:诚实。见解虽不高明,却是真心诚意的。
11.悃愊无华[kǔn bì wú huá]:悃愊:至诚;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实意,毫不虚假。
12.披肝沥胆[pī gān lì dǎn]: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13.披露腹心[pī lù fù xīn]: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14.三顾茅庐[sān gù máo lú]: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输心服意[shū xīn fú yì]:犹言真心顺从。
16.推诚爱物[tuī chéng ài wù]:物:指他人。拿出真心去爱护他人。指以真诚的心意爱别人。
17.志志诚诚[zhì zhì chéng chéng]:真心实意。
⑨ 表示对待人很真心,根据意思概括出词语
坦诚相待
[披心相付]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推心置腹]把内赤诚容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推心致腹]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同“推心置腹”。
[推诚相见]诚:相信。指以真心对待人。
[开心见诚]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心见胆]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肠]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肝胆相照]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披肝沥胆]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开诚布公]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襟怀坦白]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⑩ 比喻真心相见是什么成语
肝胆相照:
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
开诚相见
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开诚布公
解释: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三国志·法正传》译文与赏析
法正传
法正传
题解
法正(176—220),字孝直,后汉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东汉末名门法氏之后,善策奇谋,故陈寿誉其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本为刘璋部下,后投归刘备,屡划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刘备在世时,唯独法正有谥号,后追谥为翼侯。
原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1]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2],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
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擒)耳。”
注释
[1]侨客:寄居某地。
[2]戴奉:爱戴,敬奉。意为效力。
译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祖父法真,节操清白而享有高尚名声。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道入蜀依附刘璋,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被召到成都代理军议校尉。法正既得不到重用,又遭到侨居蜀地的同郡县人的诽谤,说他品行不端,故法正感到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十分友好,张松暗忖跟着刘璋不会有什么作为,常常暗自叹息。
张松出使到荆州见曹操归蜀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而与刘备结盟。刘璋问:“谁可为使者前往?”张松于是举荐法正,法正推辞,最后勉强接受命令前往荆州。法正返蜀后,向张松夸赞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两人密谋商定,决心共同拥戴刘备,但一时找不到机会。后来刘璋听说曹操打算派遣兵将进攻张鲁而心怀恐惧,于是张松乘机劝刘璋应当迎请刘备入蜀,让刘备担负征伐张鲁的责任,刘璋再次派遣法正前往荆州。
法正向刘备转述了刘璋的意图后,即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将军的英才,利用刘璋的懦弱。张松,州里的得力人才,让他在成都作内应。然后将军借助益州的富庶和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以此等条件来成就霸业,实为易如反掌。”刘备听从了法正的计策,领兵沿长江逆流而上,西进与刘璋相会于涪城。随后刘备率军北上葭萌,接着又率军掉头南返进攻刘璋。
郑度劝说刘璋:“刘备领孤军进袭我们,百姓尚未向他归附,全靠临时征集民间的粮草,军队严重缺乏物资。对付他们最好的计策是把巴西、梓潼两地的百姓全部迁往涪水以西,把那里田地里、粮仓里的粮食全部烧掉,修筑高垒深挖壕沟,镇静地等待他们的到来。他们来后,向我们挑战,我们坚守不出,他们时间一长就会断绝粮草供应,不出一百天,必然自行退走。他军一退,我军进追,这样即可生擒刘备。”
原文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黜度[3],不用其计。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
正受性无术,盟好违损,惧左右不明本末,必并归咎,蒙耻没身,辱及执事,是以损身于外,不敢反命。恐圣听秽恶其声,故中间不有笺敬,顾念宿遇,瞻望悢悢[4]。然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有所不尽,但愚闇(暗)策薄,精诚不感,以致于此耳。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虽捐放于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余忠。明将军本心,正之所知也,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而卒至于是者,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黩[5]誓,而以意气相致,日月相迁,趋求顺耳悦目,随阿遂指,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
事变既成,又不量强弱之势,以为左将军县远之众,粮谷无储,欲得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从关至此,所历辄破,离宫别屯,日自零落。雒下虽有万兵,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各欲远期计粮者,今此营守已固,谷米已积,而明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愚意计之,谓必先竭,将不复以持久也。空尔相守,犹不相堪。
注释
[3]黜:降职或罢免。
[4]悢悢(liàng):惆怅。悲伤。
[5]黩:污辱,玷污。
译文
刘备听到这一消息甚为忿恨,问法正如何应对。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听用郑度的计谋,将军不必担忧。”刘璋果然如法正所料,对他的部下说:“我只听说出军抗敌以保护百姓,未听说迁移百姓以躲避敌人。”于是罢免郑度,不用其计。待刘备的军队包围雒城,法正写信给刘璋说:
法正我禀性缺乏才智,现在您与左将军友好结盟受到损害,我担心您身旁的人不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必定会把所有过错都归咎到我一人身上,使我终生蒙受耻辱,也使您连带受辱,故而失身流落在外,不敢回去复命。怕您厌恶我的言语声音,所以这期间也不敢向您写信致意。回想起往日您对我的恩情,我常常翘首西望,心中极为悲伤惆怅。然而我考虑还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以披露自己的心迹。从事情的初始直到最终,我绝没有隐瞒任何真情,有言不尽意表白不清之处,是我愚笨拙劣,诚意没能将您打动,以致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现在国事危急,大祸临头,虽然我流落在外,张口就会增加您对我的怨恨,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心中要说的话说出来,以剖明自己的忠心。将军你的本心,法正我是了解的,实际是谨慎小心不愿得罪左将军,而最终还是引起矛盾,是因为您身边的人不明白英雄处世的道理,以为可以违背信义誓约,凭着意气办事。他们长期以来,追求顺耳悦目,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皆因他们缺乏远虑不为国家作长远打算。
事变发生以后,他们又不能估量双方势力的强弱形势,以为左将军孤军远道而入,缺乏粮草储备,故想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左将军自白水关到此,所过郡县全被攻破,将军您所有的行宫、营寨,日益孤立衰落。雒下虽有兵马上万,但都是败阵之卒、破军之将,如果打算凭此军队争一时战斗的胜利,那么兵将势力确实不相当。打算长期相持来消耗左将军的粮草也行不通,因为左将军的营地已扎守坚固,粮草已有了积囤,而将军您的地盘日益渐少,百姓日益困穷,敌对力量越来越多,军需供应又被远远隔开。以臣愚见,真正粮草先竭、无法坚持长久的却是将军。照目前两边情况相持下去,将军实难维持。
原文
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本为明将军计者,必谓此军县远无粮,馈运不及,兵少无继。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若争客主之势,以土地相胜者,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
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敌近则一旦易主矣。广汉诸县,是明比也。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势,昭然可见。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余屈曲,难以辞极也。以正下愚,犹知此事不可复成,况明将军左右明智用谋之士,岂当不见此数哉?
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若事穷势迫,将各索生,求济门户,展转反覆,与今计异,不为明将军尽难也。而尊门犹当受其忧。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译文
现在张益德率领数万之众,已平定巴东,进入犍为境界,并分兵平定资中、德阳,正三路向前挺进,您如何抵挡得住?原来替将军谋划的人,肯定说左将军是孤军远来而缺乏粮草,运送不及,而且兵少无援。如今荆州入蜀的道路已被开通,左将军的军队比原来增强几十倍,还有东吴孙权将军已派遣他的弟弟及李异、甘宁等领兵做后援。比较主客双方的形势变化,如果您想凭土地广大来取胜,而今对方已完全占领了巴东,广汉、犍为也大半被攻占,巴西郡又非将军所有了。
“计算起来益州所能凭依的只有蜀郡,而蜀郡已经不复完整,益州土地已三分失二,官员百姓已疲惫不堪,每十户人家就有八户企图起来作乱。如果敌军离得远则百姓忍受不了长久的劳役,敌军逼近则他们就会投降反叛。广汉郡各县就是明证。此外鱼复县与白水关,实在是决定益州祸福成败的门户,如今两门全被打开,坚固的城池皆被攻破,各路军队都被击败,能战的兵将已损失殆尽,而敌军几路进击,已攻入益州的心腹之地,而您仅能困守成都、雒城二地,谁存谁亡的局势,昭然可见。这只是大致情形,比较明显易见,至于其余曲折隐伏的因素,就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清楚了。像我法正这种下愚之人,尚且明白如此局面再难扭转,何况将军您身旁聪明多智的谋士,岂能不明白事情的必然后果?
“他们靠暂时的苟且侥幸,乞求容身,献媚邀宠,不作长久打算,不肯尽心献上良策。如果事情危急大势已去,他们将各自谋生逃命,保全自家门户,调身转背,就会作出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打算,绝不会为将军您尽忠节,反过来您的家口还会受到他们带来的忧患。我法正虽已蒙受不忠的诽谤,但扪心自问我并未有负于您的恩德,顾念我们之间的君臣名义,我实在为将军疾首痛心。左将军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举兵前来,对您的旧情仍在,并无敌意,我窃以为您可以根据事情的变化而改变策略,以便保全自己的家族。”
原文
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既稽服[6],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于是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7],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8],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9],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注释
[6]稽服:拜服。敬服。
[7]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8]纵横:肆意妄为。
[9]进退狼跋:语出《诗经》,意为受不利因素所困,进退两难。
译文
建安十九年(215),刘备进军围困成都,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企图越城投降,事情败露并未成功。刘璋因益州即将攻陷,故此没有处决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因许靖背主之事而看不起许靖,对他不加任用。法正劝刘备说:“天下有的是博得虚名而无真正德才之人,像许靖即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开创大业,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作说明,而许靖的虚名,已传播于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在轻贱贤才。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以此昭示远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做法。”刘备于是厚待并起用许靖,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京郊地区,在内则为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胸襟偏狭,一饭之德,小小怨隙,无不回报,并擅自处几个毁谤过他的人。
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横行了,将军您应禀告主公,对他的作威作福的行为加以约制。”诸葛亮回答说:“主公在公安时,害怕北面曹操强盛,担心东面孙权威逼,身边又恐惧孙夫人生变,当时的情景真是进退两难,狼狈不堪。法孝直成为主公的辅佐后,使主公展翅飞腾,不再受人制抑,如今怎么能禁止法正不按自己的意气办事呢?”当初,孙权将妹妹许配刘备为妻,孙权妹妹才思敏捷、性情刚猛,大有她几位兄长的性格气度,在她身旁总是侍立着一百多名持刀的侍婢,刘备每次进她的房间,心中都恐惧不安。诸葛亮又明知刘备十分信任喜爱法正,故此才这么讲。
原文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译文
建安二十二年(217),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战就降伏张鲁,平定汉中,但他没有乘此破竹之势而进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率军北还,这样做并非他智谋不行,兵力不足,必定是自己内部有忧患迫使他这样。现在分析夏侯渊、张郃的才干谋略,并无比我国将帅高明之处,如果我们举兵征伐,一定能取得成功。取胜之后,可以在那里大力发展生产,广积粮食,寻找时机出兵进击,这样上可以消灭敌寇、安辅汉室,中可以蚕食占取雒、凉二州,开拓疆土,下可以固守险要,为长远割据一方之计。这大概上天有意给我们良机,机不可失!”刘备十分赞同法正的计策,于是率领诸将领兵挺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随着山势走向逐步向前推进,在定军、兴势两山扎下营寨。夏侯渊领兵前来争夺要地。法正说:“可以出击!”刘备令黄忠依山势居高临下击鼓呐喊向夏侯渊军队发起攻击,将夏侯渊军打得大败,并将夏侯渊等斩首。曹操正领兵西征乌丸,听到法正这一计策,说:“我本来算定刘玄德想不到这步棋,一定是人家教他的。”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即去世,年仅45岁。刘备为法正之一连痛哭了好几天。法正被追谥为“翼侯”,他的儿子法邈被赐爵为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诸葛亮与法正,虽说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局为重互相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惊奇法正的智术谋略。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许多大臣都劝谏阻止,但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222),刘备大军被吴军击败,退驻白帝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劝阻主上,使他不进兵东吴,即使进兵东吴,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_披的成语_披的成语是什么
_披的成语有:披露腹心,拱揖指_,披缁削发。
_披的成语有:沥胆披肝,披缁削发,披霜冒露。2:拼音是、huīpī。3:结构是、_(左右结构)披(左右结构)。4:注音是、ㄏㄨㄟㄆ一。
_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犹挥洒。
二、引证解释
⒈犹挥洒。引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谢康乐:‘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不同非一事,养_亦园中。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此为旷然遇而无_,见古人本色,_披不烦而至。”
三、网络解释
_披_披汉语拼音:huīpī释义:犹挥洒。明陆时雍《诗镜总论》:“谢康乐:‘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不同非一事,养_亦园中。中园屏氛杂,清旷招远风。’此为旷然遇而无_,见古人本色,_披不烦而至。”
关于_披的词语
披肝挂胆负芒披苇擐甲披袍披缁削发披露腹心披罗戴翠露胆披肝沥胆披肝披肝沥胆披褐怀金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_披的详细信息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的注释、译文
译文:从前汉武帝因财力枯竭,用商人桑宏羊的办法,在货物贱时买进贵时卖出,叫作均输。当时商人们都停止来往贩卖,盗贼更猖獗,几乎酿成乱事。孝昭登上帝位后,霍光顺应民心取消均输法,天下归心,没有出现乱事。想不到今天桑宏羊此论又兴起了。
立法之初,所花费的钱财已不少,纵然能稍有收获,而能征收的商税,所受损失必然很多。譬如有人为主人畜牧,用一头牛换来五只羊。
失去一头牛,就隐瞒不说;获得五只羊,却指为功劳。现在毁弃常平法而说青苗法的功绩,损害商税而取得均输的利益,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我以为是错了。
议论的人必然说:“百姓乐于见到成功,却难于开始。”所以陛下不顾舆论坚持这种做法,一定要实行下去。这是战国时代那些贪功的人,冒险想侥幸成功的说法,不等到事情的成功,而怨恨已经起来了。我希望陛下维系人心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国家存亡的原因,在于道德的深浅,不在于强大和弱小;朝代长短的原因,在于风俗的厚薄,不在于富裕和贫穷。君主如果懂得这些,就会知道事情的轻重。所以我希望陛下崇尚道德而使风俗淳厚,不希望急于有功绩而贪求富强。爱惜风俗,像保护元气一样。
圣人不是不知道严厉苛刻的法律可以使民众齐心,勇敢强悍的人可以成事,忠诚厚道的人过于迂腐,老成的人看似迟钝。但始终不肯用那些人来代替这些人的原因,是知道那样做说得少,而所丧失的要多。仁宗执法极为宽大,用人有次序,专求体谅人的过错,从不轻易变更旧的法规。
查考政绩,则可以说未必尽善尽美。拿用兵来说,十次出兵九次失败;拿府库来说,则仅能开支而没有剩余。但恩德在人们心中,风俗是普遍知道礼仪,所以逝世的时候,天下人都归心于他的仁德。
议论的人看到他晚年官吏多数因循苟且,没有振作,就想用苛察来纠正,用智慧能力来整顿,招来一批新进有勇气的人,以求一切速成的功效。还没有收到好处,而浇薄的风俗已经养成。开了很多骤然晋升的门,使人有意外的得益。
一小步就可跨上公卿和侍从之臣的地位,使按照常规升迁的人终生难于期望,这样而想要风俗淳厚,难道能得到吗?近年来质朴的人越来越少,取巧升进的人越来越多。
请陛下哀怜拯救,以简易作为施政之法,以清净作为施政之心,而使百姓的道德归于淳厚。我希望陛下淳厚风俗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祖宗任用御史和谏官,从没有把一个说话的人治罪。即使小小有所责罚,不久就将其超升,允许他们将所听到的上奏,而不论是涉及什么官长。说到皇帝,皇上就要端正颜色听取;有关朝廷,那宰相就得等候处理。御史和谏官自然不一定都贤能,他们所说的也不一定都对。
但须要养成他们敢于说话的勇气,而给予他们大权,难道是徒然的吗?是要用他们来消除萌生奸臣的危险。现在法令严密,朝廷清明,所谓有奸臣,当然万万没有这个道理。
但养猫是为了消灭老鼠,不可以因为没有老鼠就养不捉老鼠的猫;养狗是为了防小偷,不可以因为没有小偷就养不叫的狗。
陛下岂能不对上想到祖宗设立这官职的用意,对下为子孙万代作提防呢?我听到长老的议论,都说御史谏官所说的,常常是跟随天下的公议。公议所赞同的,御史谏官也赞同;公议所抨击的,御史谏官也抨击。现在舆论沸腾,各种怨恨的话都有,公议所在,也可以知道了。
我恐怕从此以后,习惯成了风气,都为执政大臣私人说话,直到君主被孤立,法纪全被废除,(到那时)有什么事情不会出现!我希望陛下保存法纪的原因,就在于这里。
扩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马披的词语马披的词语是什么
马披的词语有:擐甲披袍,负芒披苇,披肝沥胆。
马披的词语有:披罗戴翠,披露腹心,披肝沥胆。2:结构是、马(独体结构)披(左右结构)。3:注音是、ㄇㄚˇㄆ一。4:拼音是、mǎpī。
马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指迎神赛会时迎神像出庙行列中开路的执事。
二、引证解释
⒈指迎神赛会时迎神像出庙行列中开路的执事。引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_在平时,谓之香火。入会谓之马披,马披一至,锣鸣震天,先至者受福,谓之开山锣。”
三、网络解释
马披马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ǎpī,意思是指迎神赛会时迎神像出庙行列中开路的执事。
关于马披的诗句
白马披鬃练一团白马披鬃练一团跃马披衣共北征
关于马披的成语
披褐怀金披缁削发擐甲披袍沥胆披肝带月披星露胆披诚披露腹心披罗戴翠披肝沥胆露胆披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马披的详细信息
形容历史真实的成语
一、形容真实的成语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二、形容一个人真实的成语1、名不虚行: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2、信而有证:真实而有根据。
3、诸法实相:佛家语。指各种现象的真实面目。
4、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5、的的确确:指真实的,毫无疑问。
6、倾吐衷肠:完全吐露出内心的真实思想或心理状态。
7、明码实价:明码:指标明的价格。指公开标明的真实价格或处事不折不扣。
8、认妄为真:佛教用语。把虚妄当成真实。
9、人言凿凿:凿:明确真实。指人们议论确有其事。
10、确切不移:形容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11、真心诚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12、修辞立诚:原指君子要注重文化修养,做到立身诚实。后多指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13、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
14、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15、麒麟皮下:麒麒:传说中的一种代表吉祥的神兽;麒麒皮:喻指伪装。形容伪装之下的真实面目。
16、微服出巡:微服:平民服饰;出巡:到地方巡查。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进行暗访或查巡以了解真实情况。
17、信以为实:信:相信。指把虚无的当作真实存在的。
18、去伪存真: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19、真情实意:真实的情意。
20、实实在在: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
21、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22、原来如此: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
23、真刀真枪: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24、跳跃纸上: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25、实话实说: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
26、真真实实:指十分真实可靠。
27、底里深情:事情的真实情况与缘由。
28、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29、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形容为人处世光明磊落。
30、跃跃纸上:跃跃:生动形象地呈现。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31、内查外调: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32、惓惓之忱:惓惓:恳切,形容恳切、真实的心意。
33、信言不美:信:真实。美:美妙,漂亮。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34、赏信必罚: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35、真实无妄:妄:荒谬,不合理。真实可靠,不荒谬。
36、信赏必罚: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
37、纸上跃然:跃然:生动形象地呈现。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38、真相大白:大白:彻底弄清楚。真实情况完全弄明白了。
希望本文形容真实的成语能帮到你。
三、形容“历史”的成语有哪些1、源远流长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造句:我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还有众多的中小河流。
2、青史流芳 [ qīng shǐ liú fāng ]
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造句:向往青史流芳的因素,也会使总统更着重外交。
3、披古通今 [ pī gǔ tōng jīn ]
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造句:历史老师的课让我懂得了如何披古通今。
4、史无前例 [ shǐ wú qián lì ]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指前所未有。
造句:这次地震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伤亡。
5、大江东去 [ dà jiāng dōng qù]
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造句:时光如大江东去般一往无前滔滔不息。
四、形容人真实的成语抱诚守真:抱:存在心里。
志在真诚,恪守不违。诚心敬意:形容对人十分真诚和有礼貌。
诚心正意: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
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诚意正心: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赤诚相待: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赤心相待: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达诚申信:达:表达;申:表明;信:诚实。表达真诚忠贞。
洞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肺腑之谈: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肺腑之言: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肝胆相见: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肝胆相向:肝胆:比喻真诚的心。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
古道热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交疏吐诚:交:交情;疏:疏淡;吐:谈吐;诚:真诚。交情虽然疏淡,但说话非常坦诚。
精诚所至: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精诚团结:精诚:真诚。
一心一意,团结一致。苦口逆耳: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
形容真诚的规劝。面朋口友:指非真诚相交的朋友。
披沥赤忱:披沥:表露,倾吐;赤忱:赤诚,极真诚的心意。倾吐自己至诚的心意。
披露腹心:披露:显露,展示;腹心:真诚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钦敬之忱:钦佩敬重的真诚的情意。倾心袒腹:指敞开心怀真诚对待他人。
清交素友:素友:真诚的朋友。交往纯洁,友情纯朴。
情礼兼到: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形容真诚有理。
拳拳盛意:拳拳:恳切、忠诚的样子。发自内心的真诚而深厚的情谊。
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烧高香:向神佛虔诚烧香,比喻真诚地向人致谢。慎身修永:为长治久安而真诚修身。
实心实意:指真诚实在的心意。送抱推襟:真诚相待的意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小路。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推诚爱物:物:指他人。拿出真心去爱护他人。
指以真诚的心意爱别人。我醉欲眠:我醉了,想睡觉。
指为人真诚直率。衔哀致诚:衔:含着。
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心香一瓣: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
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馨香祷祝:馨香:烧香;祷祝:祷告祝愿。
原指迷信的人虔诚地向神祈祷祝愿。后引申指真诚地期望。
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一瓣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用在祝愿)。
一炷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
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语挚情长:语言真挚,情意深长。
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允执其中:允:诚信;执:保持;其:代词,那个;中:不偏不倚。
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比喻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真人面前不说假: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在知情人面前不说谎话。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在知情人面前不说谎话。
忠告善道:道:同“导”,引导。真诚劝告,善意引导。
钻刀立誓: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五、请问有没有真实的古代历史的成语,最少不过20个,越多越好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六、形容一个人很真实的成语真心实意 [zhēn xīn shí y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褒义
出 处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诚心诚意 专心致志 全心全意 一心一意 推心置腹 好心好意 实心实意 情深义重真心真意 诚心实意
反义词
虚情假意 假仁假意 三心二意 借花献佛 惹人耳目 惺惺作态 猫哭老鼠 虚与委蛇
七、含真实故事的成语来源于历史的成语都是。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媚橙苏?嗡?约骸?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