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学习 成语学习

鹑衣百结浑无奈什么意思-鹑衣百结走风尘,落魄谁怜此一身?

2024-11-03 22:34:56 14人已围观

简介1.原创情僧判:臂间刺道苦相思,这番了却风流债2.求问和尚犯*戒下场为何惨3.描写“无奈”的诗词是什么?4.(夫,无嗣,翁鳏 ,叔壮)。为什么判官叫绝?原创情僧判:臂间刺道苦相思,这番了却风流债人食五谷杂粮,必生七情六欲。 这是普通人的本常。 七情六欲生,则种种动于中。 中动而不可制,则烦恼生、冤孽

1.原创情僧判:臂间刺道苦相思,这番了却风流债

2.求问和尚犯*戒下场为何惨

3.描写“无奈”的诗词是什么?

4.(夫,无嗣,翁鳏 ,叔壮)。为什么判官叫绝?

原创情僧判:臂间刺道苦相思,这番了却风流债

人食五谷杂粮,必生七情六欲。

这是普通人的本常。

七情六欲生,则种种动于中。

中动而不可制,则烦恼生、冤孽长。

烦恼、冤孽,是普通人始终无法解脱的痛苦。

见凡人有此痛苦,于是,便有智者出。

智者出,创信仰、立宗教。

信仰、宗教,大多都是在繁琐的仪式之中、在严格的条律规戒之中、在自我的忏悔参悟之中,消解今生的烦恼、冤孽,以减少今生的痛苦。

今生的修行、磨练,并不能完全消除今生的烦恼、冤孽,当然,也无法完全消除今生的痛苦。

于是,只能寄望于后、寄望于天堂、寄望于来世。

阴曹、地狱;天堂、来世,在很多时候,才是今生修行的终极目标:

天堂(极乐),这是第一等的愿望;

来世的福报,这是第二等的愿望;

不进阴曹、不入地狱,这是第三等的愿望;

进阴曹、入地狱而少受荼毒之苦,这是第四等的愿望

……

就今生来看,一切的愿望,都还是肉身无法捉摸、不能触及的东西。

所以,实实在在的今生之中,便是寄心信仰、便是投身宗教,依然有烦恼、仍旧有冤孽。

就僧人而言:

其实,那一袭缁衣底下,也是一颗人心;

其实,那一袭缁衣底下,七情六欲,一样也都不曾少。

所以,抛开宗教,仅从人的角度来看,僧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正常的、都该用平常心来看待。

这里,来说一段与苏东坡有关的僧人故事。

话说,当年东坡居士在杭州为官时,曾经判了一个案子。

这个案子,乃因僧人而起。

这位僧人,在杭州灵隐寺修行,法号了然。

僧人了然,虽出家为僧,但是,私下里,他并不遵守僧家的戒行。

僧人了然不遵戒行的最突出行为,就是他常常夜宿倡家。

因为眠花宿柳的缘故,僧人了然还恋上了倡女李秀奴。

这僧人了然,大约还是个多情种子,他对李秀奴的感情,并非是只贪露水之欢,而是动了真心、起了痴情。

李秀奴呢,其实,也就是个普通女子。

这里所说的普通,并不是说李秀奴相貌普通,而是说她思想普通。

李秀奴思想普通,她也就是一个普通倡女;她也就和普通人一样,不为情生、不为情;她也就和普通人一样,利存则往来,利竭而断绝;甚至,在那风月场中,她也有众所认为的普通倡女的特点:客人只是客人,并不是那如意的郎君、托身的依靠;有钱便待之为客、无财便弃之不顾。

起初,僧人了然有钱财的时候,李秀奴也对他笑脸相迎、也待他如宾,也同他逢场作戏、也与他卿卿我我、也和他海誓山盟。

时间久了之后,大约,是因为僧人了然的桃花风信四散,施主断了供应;大约,是因为僧人了然的风月事迹被人发觉,寺里不予补给。总之,结果是僧人了然失了财源、没了钱财。

没有钱财之后,僧人了然还去找李秀奴。开始,李秀奴大约还未觉察,对僧人了然仍然笑脸相迎。后来,李秀奴发现,僧人了然真的就身无分文了,于是,她也就不再和他交接。末了,僧人了然再来找李秀奴时,她就断然拒绝,不愿和他往来。

没了钱财,又被心上人弃绝,僧人了然很是苦闷伤心。

有一天晚上,喝完酒之后,没有资财的僧人了然又醉醺醺地去找李秀奴。

僧人了然到了李秀奴那里之后,李秀奴坚决不予接纳。

僧人了然因而大怒,乘着酒劲,他狠力击打李秀奴。不想,竟然将李秀奴随手打。

打人致,不但人命关天,还可能累及倡家与四邻。

于是,倡家与四邻合力,一并将僧人了然绑缚送官。

此时,苏轼正在苏州任职。

僧人了然被一众送来官衙之后,先被押禁在牢狱之中。

随后,东坡主持,审问此案。

僧人了然对其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审问僧人了然的过程中,苏轼发现,僧人了然的身上还有刺字(即现在所谓的纹身),其词云:

“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

案件审罢,要写判词。

于是,苏东坡发挥其文学才能,成《踏莎行》一调,为判词云: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雪山顶上空持戒。只因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番了却风流债。”

案成,僧人了然被判定即斩。

此事见《东坡诗话》(此书至迟在南宋集成),又见明余永麟《北窗琐语》,又见清褚人获《坚瓠二集》卷之三,又见丁傅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

这里,再顺便简单说一说判词。

判词,一般由裁判官依据案情书写,是关于对嫌疑人科以刑名处罚或关于民事争端解决的裁判文书。

隋唐代开科取士,判词为吏部铨选科目之一。

据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载:

“初,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犊疑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此所以为判也。后日月寝久,选人猥多,案犊浅近,不足为难,乃采经籍古义,假设甲乙,令其判断。既而来者益众,而通经正籍又不足以为问,乃征僻书曲学、隐伏之义问之,惟惧人之能知也。”

宋、明、清各代,考选官吏,均试以书判,使判词得到进一步发展。

文人学士,多有判词传世,唐代王维《王右丞集》、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明代海瑞《海瑞集》等都有判词的收录。

另外,如唐张鷟《龙筋凤髓判》、宋朱晦庵等人《名公书判清明集》、明李清《折狱新语》、清于成龙《清朝明吏判牍》、樊增祥《樊山判读》等,都是判词的汇集专著。

清宣统年间,奕劻和沈家本编撰的《考试法官必要》中,对刑事和民事判决的写作,进行了统一规定:

刑事判决必须写明如下要素:(1)罪犯之姓名、籍贯、年龄、住所、职业;(2)犯罪事实;3)证明犯罪之理由;(4)援引法律某条;(5)援引法律之理由。

民事判决应包括:(1)诉讼人之姓名、籍贯、年龄、住所、职业;(2)呈请事项;(3)证明理由之缘由;(4)裁判之理由。

文末,补几则为人称道的判词,以供观览:

1、丁傅靖《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八

马光祖尹临安,不畏强御。福王府讼民不输赁房租,民曰屋漏。光祖判云:

“晴则鸡卵鸭卵,雨则盆满钵满。福王若要房钱,直待光祖任满。”(《坚瓠集》)

2、明末清初吴肃公《明语林》

祝某守南昌,有民犬咋宁府鹤,卒来讼云:“鹤本御赐,金牌可验。”祝判云:

“鹤带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何与人事?”

竟纵犬主。

又两家牛斗,一至,判云:

“两牛相争,一一生,者同享,生者同耕。”

(全文结束)

求问和尚犯*戒下场为何惨

尼姑思春,和尚坐怀,太监娶妻,被称为三旧中国三大特色。其中和尚下场最惨。和尚犯*戒,一旦事发,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据明余永麟《北窗琐语》记载:“宋灵景寺僧了然,不遵戒行,常宿娼家李秀奴,后衣钵一 空,为秀奴所绝,僧迷恋不已,乘醉直入,击秀奴毙之。”宋代灵隐寺有一位和尚名叫了然,常去嫖李秀奴,往来日久,积蓄花光,衣钵荡尽,李秀奴不念旧情了,就拒绝他。了然恼羞成怒,便饱以老拳,柔弱的李秀奴哪里经受得住,结果一命呜乎。当时,正在杭州做官的苏东坡审理这个案子,他发现了然身上刺有这样两句情诗:“但愿同生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苏东坡大怒:“这个秃奴,修行忒煞,灵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苏东坡当即斩了这个。

人其实,密掩捕之,搜获妇女四人,并衣饰奁具无算。公派员谳鞠二十二房内犯奸者一十四房,*僧一十六名,并供出被奸妇女二十五人。奏闻,械*僧解京治罪,刑部请杖毙,奉旨发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 最惨的当要数《水浒传》中的好汉杨雄的老婆潘巧云和和尚裴如海了。潘巧云与青梅竹马的和尚裴如海偷情,后来杨雄的结拜兄弟爱管闲事的石秀杀了和尚裴如海,巧云先被杨雄割去舌头,又“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脏五肝,挂在松树上。” 谁害了海王金樽

描写“无奈”的诗词是什么?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

无奈云沉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

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周邦彦《满庭芳》)?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李鹿《品令》)?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谢逸《江神子》)?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魂,目断青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贺新郎》)?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是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朱淑真《减字木兰花》)?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朱淑真《清平乐》)?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溢鲛绡透(陆游《钗头凤》)?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陆游)《蝶恋花》)?

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辛弃疾《念奴娇》)?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辛弃疾《念奴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辛弃疾《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念奴娇》)?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姜夔《疏影》)?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升(吴文英《风入松》)?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张炎《解连环》)?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吴激《人月圆》)?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夫,无嗣,翁鳏 ,叔壮)。为什么判官叫绝?

“夫,无嗣,翁鳏 ,叔壮”从伦理道德角度提出改嫁的理由,所谓“为守节失节改节全节事”,所以判了一个字:“嫁!”。

传统礼教下,对女子的守贞是非常看重的,因此对于失去丈夫的女人,也就是寡妇,要求非常的苛刻。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又是寡妇门前是非多,意思是,寡妇,尤其是长得漂亮而失去丈夫的女人,会受到很多人的垂涎,带来名节上的损害,甚至由此带来麻烦和灾难。

判词,乃古代官府断案的判决书。在古代,作为地方官很重要的一项公务就是审判案件。结案时,自然要草拟案情,作出判决。但是大多数判词是刻板冗琐的,但也有少数才华横溢且诙谐幽默的官员,给后人留下了一些短小精悍的判词佳句,使人读之不禁拍手称妙。因此,判决书虽系公文,但经常也有判词妙趣横生。

冯梦龙的《智囊》记录了不少这类的判词。

一,南昌有位祝知府清正廉洁,当时宁王府上有只仙鹤,被老百姓的狗咬,王府家奴告到知府衙门:“鹤有金牌,乃出御赐。”要求赔偿。祝知府判云:“鹤带金牌,犬不识字;禽兽相伤,岂干人事?”狗主人当堂释放。王府家奴想仗势欺人一把,祝知府不畏强权,十六个字的判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又两家的牛争斗,一头牛被顶,牛主告到知府衙门,祝知府判云:“两牛相争,一一生;者同享,生者同耕。”要是严格地按照法律判决一家赔偿另一家,可能根本赔不起,又是十六个字的判词,既解决了问题又化解了两家的矛盾。这位没有留下名字的祝知府真是个天才。

三,《鹤林玉露》记载,北宋名臣张咏为崇阳令时,一天他看到一名小吏从国库中出来,鬓旁头巾下夹着一文钱,便责问他,小吏承认是从国库中取的。张咏命令杖打这名小吏。小吏大怒道:“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张咏提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据木断,水滴石穿!”便亲自斩了这名小吏。

还有很多判词是以诗词的形式写成的。

四,《尧山堂外纪》卷五十二载,灵隐寺有僧名了然,与李秀奴相好,日久天长银钱耗尽,李秀奴拒绝再与之交往,了然仍然迷恋不已。一日晚上,了然乘醉而往,李秀奴不纳,了然一怒打了李秀奴。案子到了官府,当时知府是苏轼,看到了然臂上的刺字:“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苏轼提笔写了一首《踏莎行》:“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剌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判讫,押赴市曹处斩。

五,《小豆棚》卷十六载,在潍县某处有庵寺比邻而居,有一对妙龄僧尼经常来往,日久生情。有一次他俩被当地好事者捉到,捆绑到县衙。当时县令是郑板桥,问明来由,见二人老实本分,并非*荡之辈,遂生同情之心。在征得他俩同意的情况下,令二人还俗,结为夫妻,又写下判词:“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祧。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六, 最短的判词只有一个字。《小豆棚》卷八载:一寡妇想改嫁,但遭到家人阻挠,她向官府呈上状子:“氏年十九,夫无子,翁壮而鳏,叔大未娶。”官府遂令其改嫁。这个故事后来被演绎得有声有色。状子曰:“豆蔻年华,失偶霜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当嫁?”知县接状,挥笔判了一个字:“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