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德才兼备造句简单-德才兼备造句

2024-11-03 22:28:47 13人已围观

简介1.德才兼备典故2.德才兼备是什么意思3.德才兼备的具体含义4.德才兼备的素材和例子有哪些?德才兼备典故德才兼备的意思是指品德和能力都具备。你们想要了解德才兼备的  典故  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德才兼备典故,供大家阅读!  德才兼备典故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

1.德才兼备典故

2.德才兼备是什么意思

3.德才兼备的具体含义

4.德才兼备的素材和例子有哪些?

德才兼备典故

德才兼备的意思是指品德和能力都具备。你们想要了解德才兼备的 典故 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德才兼备典故,供大家阅读!

德才兼备典故

 1901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02年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声,从离?德政坊?百米开外的瓦屋里传向世间。他,就是邓小平。

 当儿子诞生后,邓绍昌似乎看到了一线光芒,捕捉到了他的力量和希望之所在,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像先祖那样建功立业,希望儿子能超过先祖成为?贤才?、?人圣?。

 按照邓家辈分族牒?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邓小平属?先?字辈。

 ?邓先圣?这个给予刚刚落地的婴儿的名字,饱含着邓绍昌的苦心和希冀。

 邓小平在家虽然只有16年时间,但父母对其影响甚大,母亲淡氏信奉?逢恶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训,宽厚待人,邻里纠纷多请她去调解。邓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那个家庭能够维持生活下去,全靠母亲。?1919年下半年,邓小平离开家乡,从此一去不返,淡氏十分挂念,辛勤的劳作和对远在异国他乡儿子的长久思念,终致积劳抑郁成疾,于1926年过早辞世。

德才兼备解析

 [释义]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语出] 《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辨形] 才;不能写作?材?。

 [近义] 德高望重 又红又专

 [反义] 德薄能鲜 德薄才疏

 [用法] 含褒义。一般用于成年人;不用于少年 儿童 。一般作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品学兼优?;都含有?品德和才学都好?的意思。但~的?才?一般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多适用于踏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品学兼优?的?学?指的是?学业?;侧重在?优?;指非常好;多用于小学学生;也可用于大学生。

德才兼备 造句

1、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学生,所以很受同学、老师的欢迎。

 2、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 教育 家。

 3、我们应该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来挑选国家***。

 4、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

 6、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四化?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7、邓小平深入分析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阐述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系统提出了加强对干部队伍监督的 方法 与途径等。

 8、公司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倡导员工把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相结合,和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9、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10、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和传播先进思想和 文化 的重要阵地。

 11、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2、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德才兼备。

 13、湖南省衡阳市创造条件,积极落实两纲,让一批德才兼备的女干部走上了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岗位,使他们为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4、再次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师德、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水平的数学专业素养的优秀高中数学教师队伍;

 15、这样才能成为一个21世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16、正规的法学院教育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律家,实现法律家之治的进程中意义重大,因此颇受各国重视。

 17、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选拔政治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公正廉洁的优秀人才担任企业领导。

 18、学生只有思路宽广、基础雄厚、应变力强、德才兼备,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19、多注重提升自身素质,气质要靠修炼,不能才貌双全,至少德才兼备。

 20、我国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目标应是精英化,即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官。

 21、大学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造就德才兼备之人才虽然在学界早已达成共识,然而在实践中却时有背离。

 22、如何培养?学高?、?身正?,德才兼备的优秀师范生是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基本任务。

 23、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促使大学生社会化,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4、我们选择德才兼备的员工。

 25、党的干部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其内涵有一个动态发展的历程。

 26、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干部。

德才兼备是什么意思

 德才兼备是什么意思呢?就让我带你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词的读音,出处,英文翻译,造句以及近反义词吧。

 

?德才兼备是什么意思

 拼音:d? c?i jiān b?i

 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自:《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示例:要加强学科建设,关键要在全面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的基础上,选拔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理论素养好、学术造诣深的学术带头人。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指有德有才

 褒贬:褒义词

 英语: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equal stress on integrity and ability;possess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德才兼备的近义词

 品学兼优 才高行洁 才高意广 又红又专 德高望重

 德才兼备的反义词

 道薄才疏 德薄能鲜 德薄才疏 才疏学浅

 德才兼备造句

 马博士德才兼备,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我们国家需要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有文化素质,而且还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

 我们的班主任席老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

 得鱼忘筌是什么意思

 拼音:d? y? w?ng qu?n

 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人或事物。

 出自:《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示例: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故目的既达,~,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过河拆桥

 褒贬:贬义词

 英语:forget the means by which the end is attained;forget the trap as soon as the fish is caught ;forget the means by which the end is attained

 得鱼忘筌的近义词

 得兔忘蹄 过河拆桥 兔狗烹 卸磨杀驴 乐不思蜀 上树拔梯 济河焚舟 鸟尽弓藏

 得鱼忘筌的反义词

 饮水思源 未雨绸缪 枕戈泣血

 得鱼忘筌造句

 项目成功后,他全然忘记了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将功劳据为己有,真是得鱼忘筌。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一旦有小成就就得鱼忘筌的人,只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得鱼忘筌,过河拆桥。

 老王发财后,每年捐钱回馈乡里,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物。

 他这项工程能够成功,一半功劳都归功他的朋友,现在他有钱了,却得鱼忘筌,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

德才兼备的具体含义

德才兼备的意思为: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德才兼备的出处: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感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才,不能写作“材”。

扩展资料

德才兼备的近义词:才高意广?

才高意广的出处:

《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敦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朱熹注:“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之徒。”

才高意广的例句:

妖由人兴,象由心造。才高意广?,翻以好异陨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德才兼备的反义词:才疏志大、才疏意广。

才疏意广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指疏:粗疏;广:广大。才干有限而抱负的心却很大。

才疏意广的例句:

他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有作为,只可惜才疏意广,这个愿望成为泡影。

参考资料:德才兼备-百度百科

德才兼备的素材和例子有哪些?

德才兼备的素材和例子有范仲淹、苏轼、岳飞、辛弃疾、于谦。

1、范仲淹

众所周知,范仲淹的散文水平极高,代表作《岳阳楼记》入选教材,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经典。殊不知,范仲淹也写得一手好词,尽管只有五首词保存下来,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比如《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为官清廉,他敢于直言,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明知道会得罪皇帝,他也要直言不讳。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官,好友劝他尽量少说话,得过且过就行,范仲淹说了八个字:“宁鸣而,不默而生。”范仲淹去世后,谥号“文正”,这是古代文官的最高谥号,也是对他人品的肯定。

2、苏轼

作为宋代最著名的词人,苏轼的大名如雷贯耳,同时代的文人当中,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就连王安石、欧阳修也要甘拜下风。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的作用不容忽视,有人给出如此评价:“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本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不得罪任何一方。然而,出于对天下百姓的考虑,他直接指出新法的弊病,与王安石结下梁子,结果被贬到外地。司马光当宰相之后,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此时的苏轼又坐不住了,指责司马光的做法不对,这次又得罪了司马光。

纵观苏轼的一生,几乎没过几天好日子,被贬官成了家常便饭,但他的初心不改,始终坚持为国为民的原则,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敬佩。

3、岳飞

两宋三百余年时间里,朝廷一直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从而导致名将的数量少之又少,被金兵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在此危急时刻,岳飞挺身而出,带领岳家军高歌猛进,打得敌人找不到北。正当他准备直奔金兵老巢时,宋高宗赵构听信谗言,强行让他班师回朝,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处。

宋高宗的做法让人痛恨,岳飞之令人惋惜,“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梦想化为泡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愿望再也无法实现。岳飞的那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出了内心的无助和无奈。假如岳飞只做个文人,凭借他的才华,必然会有更高的文学成就。

4、辛弃疾

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是继苏轼之后豪放派的****,南宋众多词人里面,唯有李清照能与之相提并论。从某方面来说,辛弃疾跟岳飞很像,早年就立下报国之志,做梦都想把金兵赶走,夺回失去的大宋城池。二十二岁那年,辛弃疾就建立功勋,带着几十人冲入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只可惜,朝廷并没有重用他,使得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把心酸无奈写入作品之中。

5、于谦

明朝英宗年间,英宗皇帝听信奸臣王振建议率二十万主力精英部队征讨蒙古瓦刺,结果全军覆没,并损失随军多位朝廷大臣,一时间,京城留守大臣们人心惶惶,没有信心守住都城北京,于是有人建议迁都南京。国家危难之际,兵部尚书于谦厉声顿呵:提议南迁者一律斩首。

随后,在没有皇帝、群臣慌乱、国家危难之际,于谦大胆主持朝政,组织训练老弱残兵组成的军队,并亲自领兵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刺军队,推立新的皇上继位,可以说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了国家,立下大功!

然而,若干年之后,有奸臣诬告于谦专权,皇上听信,于谦被冤屈下狱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