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釜底抽薪典故读后感-釜底抽薪典故
2024-11-03 22:48:50 12人已围观
简介1.釜底抽薪的成语故事谁知道呢?2.釜底抽薪是啥意思3.釜底抽薪的意思及成语解释4.成语釜底抽薪的釜底抽薪的成语故事谁知道呢?成语: 釜底抽薪 拼音: fǔ dǐ chōu xīn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语故事: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
1.釜底抽薪的成语故事谁知道呢?
2.釜底抽薪是啥意思
3.釜底抽薪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4.成语釜底抽薪的
釜底抽薪的成语故事谁知道呢?
成语: 釜底抽薪
拼音: fǔ dǐ chōu xīn
解释: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故事:
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朝廷军队的攻打。侯景于是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萧衍,请萧衍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侯景最后只得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东魏的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然而梁武帝没有接受这一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叛变了梁朝。釜:炊事用具,即锅。薪:柴草。这个成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是啥意思
釜底抽薪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十六计》第十九计,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
成语解释:釜:锅;薪:柴草。釜底抽薪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釜底抽薪”。
成语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慧锋便歇了。”
成语故事:
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悔碧启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
枚乘说:“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要想不让别人听道,不如自己不说;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如自己不做。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碧如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
又说:“种植和养殖这样的事情,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种养的对象变高变大,但它总有变高变大的时候;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好处,但总有有用的时候;背弃信义和道理,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坏处,但总有让您灭亡的时候。”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釜底抽薪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火。
释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示例唯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拼音fǔdǐchōu xīn。
出处《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成语典故齐大夫黎弥给景公献计说:“鲁国国安民富,久无战事,鲁定公好女色,我们献一批美女给他,他就会怠于国事,而孔子等人肯定看不惯定公的行为,会离开鲁国的。”齐景公很赞成黎弥的建议,派他从国内精选八十位美女,又教授美女们歌舞和妩媚仪态。果然,美女一到鲁国国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鲁国宰相季斯也为美女们的千姿百态而弄得神魂颠倒。
近义词抽薪止沸、拔本塞源、斩草除根、批郤导窾、排难解纷、排难交镒。
反义词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抱薪救焚、火上浇油、挑拨离间、推涛作浪。
釜底抽薪造句:
1、调节信贷业务走出繁荣到崩溃的怪圈,从房地产泡沫中釜底抽薪,对于实现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两篇报告都表示,这不是监管的主要目的。
2、为澈底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精简人事倒是个釜底抽薪的办法。
3、上游厂商这一招釜底抽薪的办法,真把下游急需原料的客户搞惨了。
4、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5、其三则是对冲基金和其他新时代债权人的过剩,这些家伙稍一风吹草动就会釜底抽薪,而这样的行为则是过去的银行要竭力避免的。
6、我现在怕的是银行突然来个釜底抽薪,到时候资金周转不灵,那就糟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釜底抽薪
成语釜底抽薪的
釜底抽薪(拼音: fǔ dǐ chōu xīn)。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釜底抽薪”。
成语寓意:做任何事情,首先是要认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成语告诉人们,“扬水”式的“止沸”,只是一种应急性的措施和手段,只是抓住了事物的次要矛盾,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取走锅底的柴火,断了火的源头,“沸”才能有效止住,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文用法:“釜底抽薪”指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使其无法加热;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运用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现代·叶圣陶《城中》:“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