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宛然如初-宛然如生的意思是什么肖
2024-11-03 22:48:49 11人已围观
简介1.宛然如生出处2.《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翻译宛然如生出处宛然如生出自杨凯的《梅林分韵得今字》。宛然如生解释:宛然:仿佛。指人后仿佛和活着一样。近义词解释:犹然在目:仿佛依然在眼前。字义分解:1、宛:读音:wǎn曲折:委宛、宛妙、宛转;仿佛:宛然、宛如、宛若;姓。2、然:读音:rán对,是:然否、
1.宛然如生出处
2.《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翻译
宛然如生出处
宛然如生出自杨凯的《梅林分韵得今字》。
宛然如生解释:
宛然:仿佛。指人后仿佛和活着一样。
近义词解释:
犹然在目:仿佛依然在眼前。
字义分解:
1、宛:读音:wǎn曲折:委宛、宛妙、宛转;仿佛:宛然、宛如、宛若;姓。
2、然:读音:rán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然诺;?这样,如此:当然、然后。
3、如:读音:rú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到,往:如厕。
4、生:读音:shēng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生、滋生、生长;造出:生产;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生、丧生、卫生。
宛然如生的例句:
1、亭台楼阁,虫鱼鸟兽,奇花异草,在大师的手下妙笔生花,形神俱足,气势磅礴,宛然如生。
2、我略微抬眼,便见那女子一袭黄衣,朗目疏眉眼波盈盈,满脸红晕宛然如生,嘴角泛起笑意,却似讽刺一般。
3、清代同治年间,一俗姓简公仁惠大师在此圆寂,一年后开缸,肉身不腐,宛然如生,于是当地百姓奉为菩萨,供奉大殿……
4、那只翠鸟宛然如生地觅食手指上的食物。
5、湖畔金牛山不仅山形似牛,头、颈、鼻、尾宛然如生,牛鼻也有两孔泉流出,当地人称泉为牛鼻子。
6、在桃园,刘备、关羽、张飞三座雕像演绎三兄弟结义的场景宛然如生,还有“叩关斩将走单骑,挂印封金归二嫂”的门联、“马超庭”、“张飞庭”等。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的翻译
一、译文: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收获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仔细地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打架,正看得兴趣正浓,忽然又一庞然大物, 搬开山,拔倒树一样向我而来,原来是一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都被他吃了。 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便驱逐去别的院子。
二、原文: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沈复 (1763年—1832年),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出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十九岁入幕,此后四十余年流转于全国各地。后到苏州从事酒业。
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著有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 六卷(后佚两卷),影响甚大,1936年林语堂曾将这部作品译成英文? 在国外出版。
二、赏析
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
下一篇:釜底抽薪典故读后感-釜底抽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