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造句 成语造句
弥天大罪一忏便消-弥天大罪一忏便消,怎么忏悔
2025-09-14 14:12:38 6人已围观
简介1.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2.因果与宿命的不同,请有缘的大德们解惑!!3.宣化上人:对三宝不要有贡高我慢4.我在一个朋友面前不小心说了另一个朋友的坏话怎么办!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佛之「法力」极大,而众生的「业力」却与之相等,所以说凡夫是「业重情迷」,而佛却是「业净情空」,所以圣、凡之分,
1.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2.因果与宿命的不同,请有缘的大德们解惑!!
3.宣化上人:对三宝不要有贡高我慢
4.我在一个朋友面前不小心说了另一个朋友的坏话怎么办!
宣化上人:忏悔就是改过自新
佛之「法力」极大,而众生的「业力」却与之相等,所以说凡夫是「业重情迷」,而佛却是「业净情空」,所以圣、凡之分,在于「业」是不是已经净了,「情」是不是已经空了。又说:「觉者,佛也;迷者,众生。」就好像上午所说的,众生因为背觉合尘,被一切尘劳五欲所转,所以业障愈来愈深,而佛能超脱一切五欲尘劳,不再造业。众生因为业重的缘故,所以凡是想成佛了道的,必须先要忏悔自己的罪业,如果不生忏悔心就想成佛,这就犹如「煮沙成饭」,虽然煮到恒河沙那么多的劫,也不可能成功的。
所谓「忏」,是忏其前愆;对以往所犯的罪业生大惭愧心。「悔」,是悔其后过 -- 立定主意,改过自新,永远不再犯错,正如袁了凡居士所说: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如果我们不勤忏悔,那么,我们所造的罪业,就会使我们堕落,不知「伊于胡底,莫知所止」了。
凡是佛教徒都会记得,在皈依时,把自己的姓名报上后,便忏悔说: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坏三宝,作一阐提,
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
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
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
现在,为了重新唤回大家的记忆,我且把这段《忏悔文》,很简单地向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从无始劫以来,直至现在,所作的罪业,真是不可胜数。第一,是毁谤佛、法、僧三宝,其中又以毁谤「僧宝」的罪为最大,因为僧人是代表佛陀来传扬佛法的,所以,谤僧的罪是「不通忏悔」的。
什么叫「阐提」?这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信不具」或「无善根」;譬如你对这种人说法,他不欢喜听,甚至于就干脆的说:「我不信」;你说,这是不是把自己的善根都给断送了呢?「谤大乘经」,就是诽谤大乘经典;譬如有人说佛经的道理是假的,或者说大乘经是魔王所说的等等,这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行。
至于「般若」也是梵语,翻译成华语是「智慧」。般若,又分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三种,可是无论哪一种都好,若是断学(不去学),就会愚痴。愚痴的果报,是会沦为畜生道。弑害父母」,这一句包含了杀阿罗汉和杀圣人的罪;譬如,提婆达多杀四果阿罗汉,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其次,「出佛身血」,也是一种「不通忏悔」的罪过,可是有许多人误解了,以为这只是指佛在世时,用刀割截佛陀的身体,才算是犯了这条罪行。其实在佛灭度后,凡是有毁坏佛像者,都算在内;譬如故意去剥落佛像的金漆、损毁佛像等都是。虽然,这不是损害佛的肉体,可是,这个罪却和用刀宰割佛的真身一样。
「污僧伽蓝」,是指亵渎了寺门梵寺;譬如,在寺庙上住的在家夫妇,若在庙内做出不正当的事,吃肉杀生等等。至于「破他梵行」,是引诱本来清净不染的出家人破犯戒律,这也是「不通忏悔」的。「焚毁塔寺」的意义很明显,就是说焚烧及毁坏寺门佛刹;譬如,昔日冯玉祥火烧白马寺和少林寺等。「盗用僧物」,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夺取常住的财物,这种人心里所存的,都是一些邪知邪见,自以为是,常常说著无因果的曲调,于是倒行逆施,无恶不作,无所不为,这样又怎能不堕落呢?
最后,要说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了,「恶友」,在儒家称为「损友」,好像时下的「阿飞」,以及的人物等,我们都不应该与之为伍,因为这都是恶友之类。有些人交上了这些损友,就渐入歧途,不听师长的劝告,为非作歹,黑白不分,冠履倒置,你说多么可怜!
以上所说的这种种罪愆,都是非常要不得,但却很容易犯的,那么,若是不幸的已经犯了又怎样呢?也不要灰心,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罪,本来是无形的,如果能真正生出忏悔心,也未尝没有商量之处。
大家切不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啊!
因果与宿命的不同,请有缘的大德们解惑!!
不知楼主是否是学佛的。如果是,我就可能要用一些专门术语来回答了。
1.你所说的“宿命”,是因果法则一种体现,正如你所说的,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而行为又产生必然的相应结果。凡夫就在这种无休止的轮回中,通常所说的“六道轮回”,就是这种必然的因果法则的体现。
2.但是,“一个人刚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他的性格心态都是由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待外界因素决定的”这句话就值得商榷了。佛教里提的因果,全称为“因缘果报”,所谓“因”是一个人在生命轮回中所造作的种种“业”,而环境教育等,在佛教里称为“缘”(当然,缘还有很多种类,此不多说),“因”作为一粒种子,在“缘”(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果”从而成为新的“因”。凡夫因为无明妄执,在业力支配下凭感觉生活,所以,“宿命”对他们来说不可避免。
3.修行,就是要打破无明愚痴,知道我们所谓山河大地宇宙万象,原本是虚妄不实,不能执著的;在这幻有的世界中,因果法则,有一个“心作心是”的根本因果,所以,一念变化,即可变烦恼成菩提,转识心为智慧。由于心转变而行业转变,由于业行转变而命运转变。从此,一个被“命”支配的不自由人,由于有了智慧而变成了支配“命”的自由人。这就是修行者可以改命的原理。
4.你所谓接“触到佛法也是有因的”,当初他能种下这粒佛的种子,也是对宿命的一种改变,只因为他没有彻底打破无明,成就无上菩提,所以,现在还必须接着完成未竟之“道业”。所以,一个人一旦开始修行,他的命运便从此得以向善的方向改变;反之,一个不知修行的人,全只凭感觉生活,在业力支配下行动,如果一时贪嗔痴烦恼起现行,他便可能妄造杀盗*妄之大罪,其命运便从此向恶的方向改变了;一个人一旦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成就佛道,他便成了自己命运的主宰,一切“命”都由他来“运”了,还有什么宿命可言?
有关“因缘果报”的详细解说,请参看高僧大德的讲解。
南无阿弥陀佛!
宣化上人:对三宝不要有贡高我慢
在佛教里,在家人对出家人要恭敬,不可目空一切,瞧不起出家人,批评出家人,要供养出家人,要赞叹出家人,这样才不会有「慢」业。否则就是贡高我慢,不但得不到功德,反而造罪业。从因果上来讲,这一定会堕落三恶道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供养,令他们种福田,也要回光返照想一想,自己是否天天认真修行?所谓:
「施主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 吃了不修道, 披毛戴角还。」
我们既然受人的恭敬,自己要反省一下,自己值不值得受人恭敬?自己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是不是还和在家人一样?是不是天天打无益的妄想?是不是一天到晚发脾气?一天到晚妒忌障碍,或妨碍他人修道?若是有这样的情形,就不堪受人家的恭敬和供养,纵使勉强接受,还是有愧于心的。我们修道人,要时刻注意,不可糊里糊涂在道场中混光阴,这样接受在家人的供养,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为什么在家人要供养出家人,护出家人的法?因为出家人专心修道,没有世俗 人那么多的妄想,那样多的烦恼、妒忌。如果能这样,对于在家人的恭敬和供养,才能受之无愧。如果不认真修行,甚至不如在家人的虔诚,那就没有受人恭敬和供养的资格。这一点要深深觉悟,不可鱼目混珠,在佛教里面混饭吃。
在家人供养出家人的时候,也不可以有分别心,有选择心:「这位法师有修行,我要供养他;那位法师没有道行,我不供养他。」不要有这种不正当的心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供养三宝,不要挑三宝的错,吹毛求疵。若是专找三宝的毛病,那是贡高我慢作怪,根本谈不上护持三宝。
我们在道场中不要造罪业,要多做功德,才能将以前的罪业抵消。首先应该忏悔,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要如何忏悔呢?要在四众面前,将罪业全盘托出,一五一十说个清楚,并发誓从今以后绝不再犯,这样佛菩萨一定会宽恕你,替你了业。因为以前你是无心的,但是今后如果再犯,就是有意的,所谓「明知故犯」。若是这样,你就算忏悔,也是没有用的,这就成为定业,将来必定要受果报的。我们人不可以存著一种心理,想:「我白天造罪,晚上祈祷,那就无罪了。」这样周而复始地造业,而继续祈祷,成为例行公事,那将来的罪业,积得犹如须弥山那么高,焉能不堕地狱呢?
在我们的道场中,有十方诸佛的化身,有十方诸菩萨的化身,也有辟支佛、阿罗汉等诸圣人的化身,又有天龙八部在护法。我们在道场中,若尽找人家的麻烦,尽找人家的不对,这就等于找十方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诸圣人的不对一样。
在道场中一边修行,一边造业,修的没有造的多,这就等于在银行透支一样,补不上差额,将来终会信用破产的。所谓「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不要在道场中,只知道造恶的业,不知造善的业。要常找自己的不是,不要找人家的不对。如果专找人家的麻烦,障碍人家修道,不但对自己没有好处,将来还要受果报,这后果不言可知。
我在一个朋友面前不小心说了另一个朋友的坏话怎么办!
你只是说剧透是不好的行为,并没有抨击那个朋友的人格。并不算坏话。只要你两个朋友都是真朋友,你的“坏话”就不会流入朋友的耳朵里,也就没事。而听你说话的朋友也不会在意。不要想太多,真朋友不会因为一句话而离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