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谚语 成语谚语

停云落月的意思是什么-停云落月汉服是正的吗

2025-04-21 16:15:06 9人已围观

简介1.那些小众惊艳的绝美成语。2.关于写信的成语与诗句3.第二个字是云,第四个字是月的四字成语。4.关于月的成语并解释,要描写月亮的,注意是描写那些小众惊艳的绝美成语。那些小众惊艳的绝美成语兰因絮果清张潮《虞初新志.小青传》译文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出处:“兰因絮果,现业谁深。星离雨散唐李白

1.那些小众惊艳的绝美成语。

2.关于写信的成语与诗句

3.第二个字是云,第四个字是月的四字成语。

4.关于月的成语并解释,要描写月亮的,注意是描写

那些小众惊艳的绝美成语。

那些小众惊艳的绝美成语

兰因絮果清张潮《虞初新志.小青传》译文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出处:“兰因絮果,现业谁深。

星离雨散唐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译文比喻在一起的人纷纷别离了。出处:“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停云落月晋陶潜《停云诗序》译文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出处:“停云,思亲友也““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春树暮云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译文因见春天树、日暮云而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远方的友人。出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海棠醉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译文形容女子之美。出处:“纣王定睛观看,见妲己乌云叠鬓,杏脸桃腮,浅淡春山,娇柔柳腰,真似海棠醉日,梨花带雨。

月坠花折清洪旱《长生殿.补恨》译文月亮落下,鲜花天折。比喻美女亡。出处:誓世世生生休抛撇,不提防惨凄凄月坠花折,悄冥冥云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断生绝。

关于写信的成语与诗句

1. 关于写信的成语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2. 与书信有关的诗句

古代书信的“美称”

河北 张木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3. 关于书信的诗句

《饮马长城窟行》

——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4. 关于寄信的诗句

落花时 纳兰容若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虞美人纳兰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李白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李白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李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李白

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催归作麽回。向子諲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柳永

别来凭谁诉,空寄香笺,拟问前欢甚时更。欧阳修

香笺小字寄行云。纤腰非学楚,宽带为思君。晁补之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李白

5. 关于写信的四字成语

苞苴竿牍 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

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出处:《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

羽鳞,犹鱼雁。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套书》:“因科举离乡半春,从别后断羽绝鳞。

今日天教遇你们,趁良使附归音信。” 堆案盈几 堆:堆积。

案:案头。公文、书信、图书等堆积满案头。

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

出处: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 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

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出处:宋·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词:“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

比喻书信遗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

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黄耳传书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

后比喻传递家信。 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寄雁传书 指传递书信。 出处: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伯喈行路》:“叹路途千里,日日思亲。

青梅如豆,难寄陇头音信。” 目断鳞鸿 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

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书不尽言 书:书信。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不尽意 指文辞难充分达意。

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

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出处:《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出处: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雁素鱼笺 指书信。

出处: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

亦作“音问杳然”。 鱼肠尺素 指书信。

出处: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

出处:唐·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 鱼沉鸿断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鱼沉雁静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出处: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鱼传尺素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吴骚·步步娇·闺怨》:“湘江竭,燕山截,断鱼封雁帖。”《南宫词纪·绛都春·四时怨别》:“伤秋宋玉悲何切,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封雁帖。”

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 出处: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鱼书雁帛 泛指书信。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

出处: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鱼书雁信 泛指书信。 出处:《雍熙乐府·古调石榴花·闺思》:“总是伤情别离,则这鱼书雁信,冷清清杳无踪迹。”

咫尺之书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

6. 形容写信的词语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称其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的木匣子就称为函。后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7. 谁有关于书信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8. 关于写信的好词佳句

1、雪野茫茫的小草,寒冷孤寂中怀抱着“理想”取暖;征途迢迢南飞的大雁,因为“梦想”才不停地往前飞.我的梦想,但只是目前的梦想,就是考上重点.这个理想并非遥远而不可即,我锲而不舍地勤勉学习,为了应付目前的挑战,这最大的挑战就是战胜自己.

2、梦想是事业的大门,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个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我努力的结果.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毫不懈怠,因为我知道:没有理想等于没有灵魂.我要证明我拥有理想,拥有灵魂.我的理想,是重点.我不质疑自己的能力,我要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3、梦想是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奋力搏击.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而我,则选择前者,我会努力奋斗,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4、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不尽,数不完.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天文学家,去探寻宇宙中的奥秘.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坐在院中看星星,认星星.”

6、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种子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雨后含苞欲放的蓓蕾对众芳竞妍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默默酝酿的果实对圆润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下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憧憬……

7、梦想是什么?是虚无漂渺的天上的街市.也许它本身就很可笑,本身就不可能实现,但是在一个孩子的稚嫩的心田里,在一颗天真的纯洁的童心面前,梦想是快乐、幸福和美好,是一种向往.

8、梦想之所以美妙是因为它远远地高于现实.梦想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吸引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梦想,我们称之为理想.梦想若太不切合实际就会流于空想.因此,梦想之花要植根于现实的土壤里,并且悉心培育,才可能结出成功的硕果.年青时的梦想往往因虚幻飘渺而缺少现实的根基,最终因为无本之木而枯萎.

9、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一些美妙、绮丽而又略显天真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像河流边那些五光十色的鹅卵石.我们都曾陶醉于那些绚丽的颜色中.渐渐地,我们长大了,目光由脚边的鹅卵石移向前方.河流的源头,屹立着一座雄伟高峻的雪山,令人神往.我们把它称之为——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

9. 形容“书信”的诗句有哪些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释义:战争时期,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2.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

3.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猎骑》。

释义:君不要射从南边飞来的大雁,万一大雁带着家书,收信的人就收不到了。

4.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端州江亭得家书》。

释义:拆开信封看看有什么喜事,虽然只有几行字,但是家书的分量也比千两黄金重。

5.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出自汉代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叫小二开始煮鲤鱼,发现鱼的肚子里有封书信。

6.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已经刮起了秋风,想要写封家书表达思念。

7.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得家书》

释义:凭借游子送去书信,回信的时候带回来家书一封。

8.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蝶恋花》。

释义:想把自己的感情写在尺素上传给心爱的人,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罢了。

9.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出自宋代词人陆游的《渔家傲》。

释义:向东望故乡山阴在哪里呢?来回相隔有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写满纸。

10.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出自明代诗人袁凯的《京师得家书》。

释义: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1. 书信是以前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工具。书信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有使用。

2. 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手机,电话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遍布全球的今天,仍有一部分人情愿使用书信来互通信息。但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书信的格式变得多种多样,不再拘泥于原有经典格式,有些甚至没有对象,即没有受体的说教议论性书信。

3. 书信中称呼父母的尊称: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4. 书信中称呼长辈的尊称: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5. 书信中称呼师长的尊称: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6. 书信中称呼平辈的尊称: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7. 书信中称呼同学的尊称:砚右、文几、台鉴。

8. 书信中称呼晚辈时的尊称:如唔、如面、如握、青览。

9. 书信中称呼女性的尊称: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第二个字是云,第四个字是月的四字成语。

烘云讬月见“烘云托月”烘云托月渲染云彩以衬托月亮。本指画月亮的一种方法。后用以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来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使其更加突出梳云掠月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停云落月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唐杜甫《梦李白》诗之一:“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后人因常在书札中用“停云落月”表示对友人的思慕

关于月的成语并解释,要描写月亮的,注意是描写

众星攒月 〖解释〗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众星拱月 〖解释〗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忠贯日月 〖解释〗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

云堦月地 〖解释〗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解释〗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解释〗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羞花闭月 〖解释〗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啸傲风月 〖解释〗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岁月不居 〖解释〗居:停留。指时光流逝。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解释〗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日新月著 〖解释〗日日更新,月月显著。形容蓬勃发展。

日省月修 〖解释〗天天反省,月月修身。

日迈月征 〖解释〗日月不停地运转。比喻时间不断推移。

日渐月染 〖解释〗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

秋月寒江 〖解释〗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旷日引月 〖解释〗引:迁延。历时长久。同“旷日引久”。

积岁累月 〖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积日累月 〖解释〗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花晨月夕 〖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花辰月夕 〖解释〗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壶天日月 〖解释〗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风情月意 〖解释〗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风清月明 〖解释〗微风清凉,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同“风清月朗”。

风清月白 〖解释〗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宾饯日月 〖解释〗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樽前月下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捉风捕月 见“捉影捕风”。

整年累月 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形容时间长久。

云容月貌 比喻淡雅、飘逸的容貌。

云阶月地 以云为阶,以月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云窗月帐 犹言云窗月户。

云窗月户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

月坠花折 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亡。

月中折桂 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月值年灾 谓时运不济而遭灾祸。

月晕础润 比喻事情将会发生的先兆。

月圆花好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月盈则食 指月满时才会发生月食。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月异日新 同“日新月异”。

月夜花朝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月下老儿 见“月下老人”。

月夕花晨 见“月夕花朝”。

月缺难圆 比喻关系一旦破裂,就很难挽回。

月缺花残 缺:少。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摧残,也指美女之。

月明星稀 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月没参横 见“月落参横”。

月貌花容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

月满则亏 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月落乌啼 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

月落参横 亦作“月没参横”。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深。参,二十八宿之一。《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宋秦观《和黄曹忆建溪梅花》:“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家之阍人王叟,时

月露之体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月朗星稀 同“月明星稀”。

月朗风清 月光明朗,微风清爽。形容宁静美好的月夜。

优游岁月 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有年无月 谓日子拖得长久,没有确定的期限。

咏月嘲花 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咏嘲风月 同“咏月嘲风”。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一日三月 《诗·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后以“一日三月”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淹旬旷月 淹:滞留。旷:荒废。拖延时日,荒废岁月。

烟花风月 指男女情爱之事。

旬输月送 形容赋敛繁苛。

雪月风花 ①代指四时景色。②喻男女情事。

悬若日月 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星月交辉 指星星和月亮一起照耀,格外明亮。亦作“星月皎洁”。

星前月下 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星离月会 犹言时分时合,时去时来。

霞姿月韵 比喻俊美清雅的仪态和风度。

霞裙月帔 以云霞为裙,明月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五月飞霜 借指冤狱。

枉费日月 枉:白白地。费:浪费。日、月:时间、光阴。白白地浪费时光。

玩岁愒月 同“玩岁愒日”。

岁月峥嵘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比喻不平凡,超越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亦作“峥嵘岁月”。

岁月如流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水中捉月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

水月镜花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

水底摸月 同“水中捞月”。

水底捞月 同“水中捞月”。

梳云掠月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参辰日月 参、辰,二星名。参与辰,日与月相对立,故用以比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

如花似月 见“如花似玉”。

日朘月削 见“日削月朘”。

日朘月减 见“日削月朘”。

日滋月益 见“日益月滋”。

日征月迈 喻指时间不断推移。

日增月益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增月盛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加、兴盛。

日月逾迈 见“日月逾迈”。

日月无光 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其除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日月经天 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日月合璧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日月不居 形容时光流逝。

日堙月塞 一天天堵塞,不通畅。

日引月长 谓事物随时光流逝而日渐增长。语本《国语·齐语》:“昔吾先君襄公筑台以为高位,田、狩、罼、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韦昭注:“引,申也;长,益也。”

日益月滋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加多。

日异月新 见“日新月异”。

日异月殊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日异月更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日新月着 日日更新,月月显着。形容蓬勃发展。

日新月盛 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日销月铄 一天天一月月地销熔、减损。

日省月课 见“日省月试”。

日濡月染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

日陵月替 谓逐渐衰落、弛退。

日累月积 见“日积月累”。

日来月往 见“日往月来”。

日久月深 深:长久。指时间长久。

日角偃月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日积月聚 同“日积月累”。

日锻月炼 谓长期下苦功磨练,以求达到精熟的地步。

日程月课 每日每月按一定的程序课试。形容因循守旧,无所创新。

清风朗月 见“清风明月”。

迁延岁月 犹言拖延时间。

迁延日月 见“迁延岁月”。

披星带月 顶着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

批风抹月 犹言吟风弄月。指诗人以风花雪月为吟诵的题材以状其闲适。

弄月吟风 谓赏玩、吟咏风月美景。

牛衣岁月 谓贫困的生活。

年头月尾 ①谓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②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年深月久 见“年深岁久”。

拈花弄月 玩赏花月。

年该月值 指命中注定的时辰。

拿云捉月 形容才能本领非常高。

沐日浴月 谓受日月光华的润泽。传说禹登南岳,获金简玉字之书,有文曰:“祝融司方发其英,沐日浴月百宝生。”

面如满月 脸盘白白的、圆圆的像满月一样。形容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

驴年马月 不可知的年月。

临风对月 面对清风明月。形容所处的景色非常容易引发人的思绪。

朗月清风 明朗的月色,清新的和风。

霁月光风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花朝月夜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华星秋月 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像星星那样闪闪发光。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烘云讬月 见“烘云托月”。

河斜月落 见“河倾月落”。

河倾月落 表示夜将尽。

海中捞月 喻劳而无功,白费气力。

风月无涯 见“风月无边”。

风月无边 极言风景之佳胜。

风情月思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亦作“风情月意”。

风光月霁 指雨过天晴时明净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飞霜六月 旧时比喻有冤狱。

调风弄月 调弄风月。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雕风镂月 刻意吟风弄月。

待月西厢 谓情人私相约会。

带月披星 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撑霆裂月 形容声气惊人。

步月登云 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明·谢谠《四喜记·赴试秋闱》:“我劝你休带怜香借玉心,顿忘步月登云志。”

冰壸秋月 喻人品德清白廉洁。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史·李侗传》:“愿中如~,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

宾饯日月 迎送。多指岁月流逝。宾,通“傧”,指迎接。饯,指送别。

众星捧月 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止谈风月 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月下花前 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月落星沉 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峥嵘岁月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月里嫦娥 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月夕花朝 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咏月嘲风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月露风云 比喻无用的文字。

月白风清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月章星句 形容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月地云阶 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

迎风待月 指男女秘密约会。

月黑风高 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语出月胁 出语惊人,非同寻常。

月晕而风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吟风咏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吟风弄月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晓风残月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洁。

五月粜新谷 五月里稻谷尚未熟,就预卖新谷。比喻十分贫穷。

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五黄六月 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无边风月 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吴牛喘月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跳丸日月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田月桑时 泛指农忙季节。

岁月蹉跎 指无所作为地把时间荒废掉了。

水中捞月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日东月西 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日削月朘 朘:缩小,减少。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逐渐缩小。也指时时受到搜刮。

日月合壁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

十冬腊月 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日月丽天 丽:附着。象日月悬挂在天空。比喻永恒不变。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日月如梭 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日月蹉跎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日月入怀 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

舌端月旦 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日居月诸 居:音“积”,语助词,同“乎”;诸:语助词。指光阴的流逝。